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明末逐鹿天下> 第129章 任命官员 科举稳人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章 任命官员 科举稳人心(2 / 2)

王林江叹了口气:“他们分地的方法,这是高利贷式分地。


士绅贷钱,那是要钱。


他们贷地,那是要命。


这些底层小民,除了命之外也一无所有。


为了拥有自己的土地,哪怕是用命换也在所不惜。


四川完成分地,黄衣贼在四川的统治就稳如泰山。


大明绝对没有办法打过来。


这些分到地的百姓,为了自己家里的土地不被夺走,一定会拼命支援他们。”


王林江相信这一点,连他都能看出来,大明朝廷那些人精都能看出来。


但大明却没有办法阻止黄衣贼。


让这些士大夫把自己家的土地分给百姓,根本做不到。


这些人哪怕是减轻一些对百姓的压榨,局势都不会发展到这种程度。


李宫听着王林江的话,他沉默不语,看着第二份公告。


这是黄衣贼科举的举办流程和时间。


今年科举特殊,只在汉中举办会试,任何人都可以参加。


明年开始。


二月初二在各府举行院试,通过授予秀才。


五月初五在各省举行乡试,通过授予举人。


十月初十,在汉中举行会试,通过授予进士。


秀才可以在各县担任属官,举人可以在各府担任属官,进士可以在各省担任属官。


读书人和没有品级的胥吏,都可以参加科举。


李宫看着公告上的信息,他叹了一口气。


“我们读书人的幸福时刻,一去不复返了。


考中举人,一分钱的免税额度都没有。


哪怕是考中进士,也不能直接担任知县,需要从属官开始做起。”


王林江看着告示,他却很欣喜。


“李兄,你不要太沮丧,让我分析其中的好处。


他们这里的职位更多,每次能录取很多官员。


你看他们科举一年一次,这比大明三年一次更好。


考中秀才就能当官,也不用反复考举人。”


王林江被科举吸引住,他准备去汉中参加科举。


他觉得这么早放出科举消息,也是为了稳定四川的读书人。


………………………………


武弘义穿着一身官服。


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官服。


他作为一个从小读书的士绅子弟,从读第一个字开始,目标就是做官。


他家里势力不强,当地秀才都被人预定。


他们家里没有站队,影响不到科考,他连秀才都考不上。


大明朝廷对乡试和会试管得很严。


没有极强的权利,不可能控制乡试和会试。


院试就很宽松,能被当地世家大族轻松掌控。


不加入他们的势力,秀才都中不了,想做官完全是奢望。


武弘义没想到,他们武家这次赌对了,运送一批白糖支援苏河,获得面见苏河的机会。


武弘义现在还不知道,他那时因为紧张,究竟是怎么想的。


苏统领问他擅长什么?喜欢什么?


他回答擅长和人打交道,喜欢吃甘蔗。


苏统领问他是否了解种植甘蔗?四川哪个地方能种甘蔗。


他回答自己家里就有数万亩甘蔗地,他家还掌握制造白糖的技术。


四川靠近云南的山区,那里种植小麦等粮食产量极低。


比较适合甘蔗生长。


他在广东那里,还看到华人传过来的木薯。


这种植物产量很高,但和甘蔗一样,喜欢湿热的气候,天气稍冷就不长。


这种作物产量和红薯差不多,它和芋头一样有毒。


但只需要去皮后用水浸泡,就能去除里面的毒素。


武弘义因为这些回答,他被任命为建昌知县。


开始他不知道建昌县在哪里?


看过地图才知道这是川南山区,境内有大小凉山。


只看面积,建昌县与蓉城府差不多大。


再看人口,它不如蓉城府治下的一个县人口多。


这里的汉人非常少,大部分是土人。


这些土人被当地土司统领。


武弘义过去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土归流,把这些土人转变成汉人。


武弘义看着自己建昌县各个衙门的属官,也陆续到来。


这些都是蓉城的小吏,他们有人还携带家属。


“知县大人,在下马正康,刑局分局局长。”


“马局长,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好建昌县。”


武弘义拱了拱手,他陆续和属官打招呼。


他只是前几天见了他们一面,与这些人都不熟悉。


“武知县,久等了。”


一名将领带着一队士兵,携带许多人。


这些人有犯错的士绅和家属,还有流民乞丐和流氓恶霸。


这名将领是建昌屯垦兵团总管田和明。


“田总管,之后我们就是合作伙伴,需要互相支持。”


屯垦兵团与当地官府互不同属。


建昌县属于文官体系,归四川巡抚衙门直接管理。


屯垦兵团属于军方体系,归都督府下属的屯垦兵团总长管理。


四川都督府都无法直接插手屯垦兵团。


武弘义知道想要在建昌站稳脚跟,必须与屯垦兵团处理好关系。


屯垦兵团主要负责维持当地秩序。


只凭县衙那几名巡捕,根本就没办法对付土司。


他之前与田和明聊过,约好一起去建昌。


武弘义也不敢单独行动,四川行都司莫云豹直接投降,那里没经历战火。


但那里土司太多盗匪横行,他们这几个书生上路,危险性非常大。


“田总管,听说你在建昌生活很多年。”


武弘义坐在马车上,他与骑马的田和明聊着天。


“我跟随莫云豹大人,在建昌卫生活十多年。


那里的土司头领真不是东西,有的土司头领,为了威胁部落里的农奴,用反对他的农奴人皮,制造人皮鼓。


都说莫云豹大人残暴,你要是见识到那种场景,也会变得非常残暴。


之前土司不反叛,我们不敢动土司。


文官一道弹劾,我们这些武人就会丢官罢职,甚至是全家下狱。


现在我们的春天来了,苏统领下令改土归流,成立屯垦军团。


那些土司头领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田和明很开心,他离开蓉城之前,莫云豹大人对他特别交代。


只要做好这件事,今后能因公封爵,最次也是子爵,做好能获得伯爵。


田和明要努力同化土人,为自己孩子争取一份爵位。


………………………………


李天养在江边等待运输船,他要通过水路多次换乘,才能到达南充县。


他看到别人上任,都带着一大群官吏。


他上任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


这种情况他也理解。


巡抚衙门对于偏远的地方,尽量配齐属官。


那些地方交通不发达,不配齐属官。


审核属官的公文,都需要走一年以上。


从其他地方调派属官,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他才能上岗。


南充紧挨嘉陵江,水运非常发达。


公文往来和官员调任都非常快。


李天养只希望当地有些人才,他可以搭建出一个基础衙门。


只靠他自己,那可完不成分地工作。


李天养乘船在江边行走,他看到嘉陵江两旁的土地,水稻长势很好。


有穿着军服的军官,正带领村民勘察土地,修建水渠。


这里正处于军管状态,现在水稻已经插秧完成,不知道对分地是否有影响。


………………………………


苏河走进四川巡抚衙门,看到李志升站在一副巨大的地图面前,用笔标注着信息。


李志升看到苏河进来,他笑着说道:“苏统领,四川各个地方,官员陆续到达。


各大主要城池已经结束军管,我们在四川建立有效的统治。


当地驻军在四川都督府的命令下,协助当地主官镇压士绅。


同时清剿当地匪患和土司作乱。


水运发达的地方,我们已经和当地政府,建立有效的联系。”


苏河听到这个好消息,看到前方的地图上。


除了山区和边境地区,各个临河城市都建立有效的统治。


距离较远的遵义府,都已经结束军管。


他赞叹道:“我们在四川建立有效的统治,这非常好,迈出了治理四川的第一步。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一定要争取民心,建立官府的信誉。


对于损害关乎信誉的官员,该罢官的罢官,该判刑的判刑,绝对不要手软。”


苏河某些地区真产生窝案,他也绝不会手软。


想要当官的读书人太多,对贪官污吏不用手下留情。


“苏统领,请放心。四川有我盯着,不会出事。”


李志升信心十足的说道。


他还准备进入内阁,可不会让手下这些官员搞出事情来。


李志升递给苏河一份公文。


“苏统领,这是南充知县李天养发来的公文。


现在有些地区水稻已经完成插秧,这种地怎么分配?


重庆、夔州、广元等地,我们早就结束军管。


他们在春种之前,就已经分配完土地。


蓉城平原远离城市的地区和一些偏远山区,我们在乡村还没有建立有效统治。


这些地方在春种时,处于军管状态。


村民在军官的主持下,已经种完土地。


离城市近的土地,有些也没有分完地,为了不耽误农时,当地官员也动员百姓,把地先种上。


我们不能直接给农民分配有苗的土地。


这样做,会出现很多纠纷。


比如有人之前种下的土地,分给了其他人。


最重要的一点,对其他早分地的农民不公平。


不患寡而患不均,一种政策造成不公平,就会在百姓心中留下芥蒂。”


苏河思考一会儿,他说道:“不要把秧苗和地看成一个整体。


我们没收和赎买士绅土地,同时赎买地里的秧苗。


再把秧苗作价卖给农民,价格不要定的太贵。


通过这种方法,转移秧苗的所有权。”


李志升听到苏河这种思路,他眼前一亮。


“苏统领,我会安排属官完善这个方法,形成公文发送给其他地区。”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