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明末逐鹿天下> 第99章 小学开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9章 小学开学(2 / 2)

现在的学生,都在靠近宿舍的这栋房子,其他房子现在空着,留着给以后的学生使用。


他们走到一班门前,老师正教授语文课。


“大家请跟我学习拼音,张开嘴大声读。”


“啊。”


教室内“啊”声一片。


柳广盛听到拼音声,他想起之前,自己学习拼音的痛苦。


只有学会拼音和简体字,他们才能获得减刑的机会。


那时候所有人,在一天劳累过后,还要拼命学习这种拼音文字。


他们走到二班的门前,看到教授自然的老师,按照课本读内容。


“我们生活的地方,名叫地球。


它是一个大圆球。


生活中有很多细节,能看出地球是球形。


我们站在河边的高楼上,眺望远处的帆船。


都是先看到船帆,才能看到船体。”


“哥,我进去教数学,你也快去教历史。”


柳馨和柳广盛两人分别,各自进去班级教学生。


柳馨走近班级,学生们立刻起身,向她鞠躬。


“老师好。”


柳馨看到这一幕,她感觉自己人生都升华了。


他的前半生,从来没有感受到尊重。


家族对她的要求,只是联姻的工具。


从这一刻,她才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人。


她要用自己一生,教导好每一名学生。


“同学们,好,你们坐下吧。”


“同学们把数学课本打开,记得要保存好课本。


这些课本都属于学校,人为损坏会受到处罚。”


“我们第一节课,来认识数字。”


柳馨开始教授学生,阿拉伯数字。


这种数字简单好认,非常适合小孩子学习。


数学书上记载,它是已经消亡的古印度文明,留下的瑰宝之一。


柳馨不明白,古印度文明留下的东西,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


柳广盛进入教室,他拿起历史书。


他不会讲课,只是按照传播信仰的方式,给学生们讲述黄帝的故事。


……


苏河听取教育部侍郎张祐枫的汇报。


张祐枫是汉中张家的旁支。


张家也是一个大士绅,但他们以士林和教学为主,平时也做些垄断性生意,没做多少恶事。


他们家土地被统领府没收,抓了十几名族员劳改。


苏河本以为这种士绅,会永远的敌视他。


让苏河没想到,他在宝鸡县全歼大明官军,汉中城留存下来的士绅,很多家都改变了态度。


他们纷纷派旁支出仕。


他们也变的识时务,一直支持统领府的政策。


这次汉中小学开学,张家为首的士绅,也把族中子弟送进小学。


苏河士绅群体敌意很大,主要是这个群体,垄断着现在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


他要重新分配土地,遏制土地兼并,与士绅的矛盾不可调和。


但与他为敌,是士绅这个群体。


具体到每个家族,只要接受统领府的土地政策。


自身又没有做过太多恶事,苏河也愿意接纳这些士绅。


自从有科举制度之后,门阀世家已经渐渐消亡。


门阀世家能形成的原因,就是他们垄断知识和当官的渠道。


现在的士绅,比隋唐时期的门阀世家,实力地位差远了。


士绅没有大量土地,他们就没办法控制大量农民。


他们就只能成为诗书传家的士族,以教出官员为目标,不再控制大量土地。


为了家产的增值,一些士族也会投资工业,促进工业发展。


他的手下王仲策、李志升等人,也会形成新的士族。


苏河要保证一个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士族,让他们能封侯拜相。


只要平民百姓的上升渠道不被打断。


整个社会就充满活力,不会变得腐朽。


张祐枫汇报道:“苏统领,教育部招募上千名小学老师,再加上祖庙和巡检的支持。


我们在所有乡,最少都建立一所小学。


汉中城三所小学都已经开学,按照计划,其他乡的小学,也会在今天开学。


小学学费远比私塾便宜,统领府还提供各种待遇,保障学生们能够上学。


百姓的参与度很高,根据我们的统计,至少有三成适龄儿童,已经进入小学。”


苏河听到有三成适龄儿童能入学。


他赞许道:“你们做得非常好,小学开起来,就能为我们源源不断提供识字的人才。


三成已经非常高,等到百姓生活更好,他们会更积极让孩子入学。”


苏现在很期待,这些小学生毕业之后,能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现在这个时代,培养大量的小学生,已经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只有特别出色的人才,他们从小学脱颖而出,才能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


张祐枫汇报完之后,就离开凌云殿。


苏河随后也走出凌云殿,小学已经开遍乡下。


他现在要去另一个学校——汉中军校。


汉中军校坐落在祖庙西边,百货市场的旁边。


他是汉中城,第三个钢筋混凝土建筑。


苏河刚走进汉中军校,学生们向他打招呼。


“校长好。”


“同学们好。”


苏河笑着回应道。


他是汉中军校的校长,这些学生都是军中的骨干。


汉中军校校长交给任何人,苏河都不放心。


汉中军校分为指挥系和参谋系两个大系。


指挥系的学生,主要是正在服役的军官为主。


他们升官之前,来汉中军校深造。


学习更好的军事指挥技能。


参谋系的学员很杂。


他们有一部分,是军中读书较好的士兵。


经过军官的推荐,让他们读军校。


还有一些是读书人,特别是之前招贤馆很多落榜考生。


他们加入jūn_duì ,因为三国演义等书籍的影响,大部分选择参谋系。


苏河走进指挥系教室,给学生上课。


他每隔三天,都会抽出一节课时间。


“我这次讲作战,要充分利用情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们实战中,使用一切可能的侦察手段。


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考虑全面。


情报在战争中,至关重要,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小的细节。


研究自己jūn_duì 的情况。


换位思考,尽量想到敌人,所有的进攻路线,做好相应防守。


根据自己经验,判断好敌方的动向。


不要怕失败,没有人是常胜将军,我们要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


苏河讲完课,有的学生沉思,有的做笔记。


他们都有收获。


苏河今天课程结束,他来到参谋系课堂。


李凤鸣正站在沙盘前方,在上面不断的插着旗帜。


他通过沙盘,给学生们讲兵法。


沙盘是苏河在军校之中,推广的教学道具。


他的目标,今后要每一名将领,都能读懂沙盘。


沙盘上进行兵棋推演,非常直观。


苏河等待李凤鸣上完课,学生们和他打过招呼后都退下。


他走上前,看着李凤鸣前方的沙盘。


它就是按照一定比例,建造的汉中周围地形图。


“李先生,你还在看着剑门关发愁。”


苏河走上前,看到李凤鸣把旗帜插在剑门关上。


“这是天下雄关,蜀道又非常难走,无法运输重炮。


打下它非常艰难。


我们一旦入川,要面对不只是川渝地区的明军。


朱燮元为兵部尚书,总督云南、贵州、四川、湖广、广西军务兼贵州巡抚。


我军一旦入川,就要面对朱燮元指挥的五省明军。”


苏河也赞同道:“朱燮元实力很强,特别是他刚刚剿灭奢崇明、安邦彦叛乱。


通过平叛练出一支精兵,我们这次作战,会非常难打。


但必须要入蜀,龟缩在汉中,等大明朝缓过劲来,第一个要灭的就是我们。”


苏河指着军校广场,正在练队列的军校学生。


“等到这些学制为半年的短期生学成。


士兵经过大半年的休养生息,他们也从营养不良的状态,变成一名精兵。


特别是我们有足够的粮食,那时就是进军的时刻。


现在不能急,我们要先把基础打好。


争取短时间内拿下川渝地区,不要拖得太久。


不止我们在发展,东北的建奴也在发展。”


李凤鸣也盯着窗外,点头说道:“苏统领说的很对,大明现在比我们还着急。


剑门关的大明守军,多次出兵试探金牛关。


经过钢筋混凝土加固的金牛关,再加上威力强大的炮台。


大明官军根本奈何不了金牛关。”


苏河看着沙盘,他没有说话,现在的形势,他比谁都看得清楚。


他们现在缺粮缺钱。


工业发展和教育支出都非常大,但这些东西又不能不搞。


越早的搞出来,底蕴就越深厚。


汉中现在缺粮,从湖广买的粮食,只能维持日常消耗。


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北方陕西明军精锐被一战而灭。


现在的陕西明军,正在应付起义军和鞑靼人入寇。


东边有汉阴县,守住汉水。湖广的兵进不来。


南方有金牛关卡住金牛道,南方的明军也攻不进来。


但他想攻打其他地方,也非常困难。


陕北现在是赤地千里,苏长胜派细作探查,很多地方都是千里无鸡鸣。


向东是湖广平原,根本无险可守,只能被朱燮元派大军围剿。


他只能向南,逐步蚕食川渝地区。


这将是一场恶战,只要打胜,他就有崛起的根基。


苏河直接拿起旁边的长城军旗,插在剑门关上。


他的意思很明显,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剑门关。


“李先生,你们前期要做好所有预案。


未料胜先料败,尽量考虑好天灾等意外情况的影响。”


李凤鸣听着苏河的吩咐:“请苏统领放心,我们距离出兵还有几个月。


这段时间我会安排好一切事情。”


苏河看着沙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让他必须尽快拿下川渝地区。


他们与大明来往的商队变少,盐价飙升。


富顺县的自流井和荣县的贡井产盐。


他们必须要掌握属于自己的盐场。


秋收之后,粮食丰足,士兵训练好,夺取西南。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