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很久以前,青藏高原西部有一个寨子常年深受恶狼侵害,狼群在寨中“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很多人家为了躲避祸事而远走他乡。
在留守人群中有一位年轻人,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制造防御工具,但奈何势单力薄,终归双拳难敌群狼,无法消除狼患。
这份执着精神感动了上天,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一位老人告诉他,几天后会有一人一狗打此路过,要好生招待,临走之时,如果来客要向他馈赠礼物,其他的贵重礼物定要谢绝,但这只狗却是无论如何也要收下的。
年轻人醒来将信将疑,几天后,果然有一人牵着一只母獒犬从村中经过。
年轻人按照梦中指引好吃好喝好伺候,那人临走之时为表谢意想赠与年轻人点什么,那人遵从老人之言只要了那只獒犬。
来人嘱咐他,此獒即将生产,而且一胎九只,小犬出生不要喂养,直接把它们从母獒身边抱离圈起来,让它们自生自灭,留下的最后一只,可以帮助寨子消除狼患。
一段时间后,果然如那人所说,母獒产下九子,年轻人把幼犬放在一个窖中,任由它们互相缠斗。
其中有这么一只显得很另类,它成天睡觉并不参与打斗,也正是因为它的“与食无争”,所以避开了一切搏杀,成为那最后的幸存者。
年轻人将它抱出,母獒充足的奶.水原本是需喂养九子,现在只是
任由它吃,充足的食物让小狗飞快发育长大如小牛一般,年轻人就给它起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唤作无双。
无双的身子骨越长越大,年轻人喂养的食物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它的饭量,无双就自己出去捕猎,猎物体型是从小到大,从最初的兔子之类的小动物直至有一天叼回一匹被它咬死的狼。
都知道狼是有灵性的,有着极强的复仇心理,几天之后,狼群围攻了寨子,年轻人领着母獒和无双一同冲向狼群,一番激战后狼群丢下无数尸体逃之夭夭,母獒也身负重伤倒了下来,无双看着母亲闭上眼睛,一声怒吼冲冲出寨子。
年轻人以为无双是离开了,不料想到了第二天,它带着满身的伤回到寨中,原来它并没有离开年轻人,只是孤身深入狼穴,永绝狼患。
从此他一个人带着无双走遍西部,哪里有狼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这过程中,无双与当地的藏獒交.配,留下了后代继续守护一方。
最后,年轻人和无双都死在了那个高原,为了纪念这位不会说话的守护神,当地人就把无双叫做藏狮。
但后来有人在《尔雅.释畜》中查到了有关于藏狮的记载,里面形容“狗四尺为獒,獒源于狮,四肢多.毛为先祖转世重活”。
要知道《尔雅》虽然准确出书年代不清,但大概范围是在战国至西汉初还是可以确定的。
于是此书被认为是由秦汉学者编辑
汇总,其著书资料来源主要是春秋战国时的书籍,而事实上类似年代的古书里,的确出现过零星的藏狮描写,可惜均都语焉不详。
没想到后来成书于明代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其历史时间轴横跨西周末年至秦统一六国,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
在此书第五十回“东门遂援立子倭,赵宣子桃园强谏”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又有周人所进猛犬,名曰狮獒,身高三尺有余......”。
从两本不同时期的书籍中不难看出,二者都提到了“獒和狮”,而且都提到了具体的尺。
由于朝代的变更,同样的1尺长度也因朝代而不同,秦时期的1尺约为23公分,“四尺为獒”,大约92公分;明代的1尺约为31公分,“身高三尺”,大约93公分,两下相比,二者基本吻合,而90多公分的犬又验证了“体大如驴”这句话。
但这显然与藏獒的“藏”地属性不符,于是嘉庸康在二十多年前亲自跑到了藏域,以求一探究竟。
此行他在多个位于深山老林的寺庙里亲眼见到了藏狮,而当地的活佛级喇嘛帮他验证了《尔雅》里所提到的那句“四肢多.毛为先祖转世重活”一说。
当然这种论据还不足以让嘉庸康十足信服,毕竟出于科学考究的角度,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一样会被归类于民间传说之流,而且那位活佛
所信奉的信仰之言,对于没有相近信仰的他来说同样属于鸡同鸭讲。
不过那位年逾百岁的老活佛领着他去其他寺庙里逛了一大圈,及亲眼见到过的藏狮统共加起来也超过了三十条。
随后活佛才向他解释:你所看到的这些都是藏狮与藏獒的杂交后代,与真正血统的藏狮相差甚远,而且这种品种早已经严重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