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24式长柄手榴弹采用木柄设计,由于杠杆原理,受过基本训练的士兵可以将其投掷的又远又准。一个老兵一般可以采用站立的姿势,往往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50米甚至更远,这个投掷距离是世界上其他手榴弹,绝对无法达到的。而且由于长柄带来的杠杆原理,这种仿24式长柄手榴弹可以投掷的极为准确。
实战中,中国士兵往往把手榴弹准确的掷入敌军控制的工事内、房屋窗户、狭窄的散兵坑内,这在数次对日作战中已经被证明过。
而且,50克的tnt炸药威力极大,只要在手榴弹爆炸后的杀伤半径之内,不管你是站着的、跪着的、趴着的,几乎都毫无幸理。离得稍远,铸铁弹片也能狠狠地在你身上撕下一块肉。拥有这种威力的手榴弹,还时常被中国士兵用来当成集束炸弹,不是炸日军工事就是炸日军的装甲车。虽然用血肉之躯扛着集束炸弹去炸装甲车多少有些无奈,但只要是被六七枚手榴弹捆在一起的集束炸弹给炸上,不管是94式还是89式都要倒霉,倒大霉。
在曾经的时空中,日军经过统计,侵华日军伤亡中的三分之一,都是由中国jūn_rén 装备的这种长柄手榴弹给造成的,而整个卫国战争期间,位于前线的中国jūn_rén 足足投出了超过三千万枚手榴弹,这还不算红色部队自己用土方法造出的手榴弹。
可以说,凶悍的第六师团日军之所以退却的真正原因,那是因为152团被迫拿出了“杀手锏”的缘故。
而日军呢?可不是说他们的那帮以吝啬而闻名的大佬们没给他们装备手榴弹,更确切的说,叫手雷。
在日俄战争之前,日军其实是没有装备手榴弹这种看似没有大用的近身武器的。在日俄战争203高地争夺战中,日本人算是吃足了手榴弹的苦头。当时俄国守军武器有两个优势:日军所没有的手榴弹和马克沁重机枪。再加上日本“军神”乃木希典一味猪突强攻,在203高地下日军“玉碎”上万余,甚至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都命丧黄泉。
日本人当然痛定思痛,也开始着手研制手榴弹。只不过,扣腚眼都要吮两口汁儿的天性让他们又开始走捷径了,他们研制的是一种既可以投掷,又能和掷弹筒搭配使用的手榴弹。于是,1921年十式手榴弹正式服役。经过十来年改进,一直到战争爆发之前,日军开始使用97式手榴弹,也就是非要在钢盔上磕一下再丢出去的“甜瓜手雷”。
这玩意儿,怎么说呢?看着很现代挂在身上很威风,但那个时代因为日本延时药管工艺并不成熟,所以,按照规定的3到4秒延时并不可靠,会早炸。是的,就是你摆个poss再想丢出去的话,很有可能就在你手掌心里爆炸了。没有了摆poss的时间,那日军就只能磕一下就拼命往前扔,再加上甜瓜手雷本身就较轻,那扔出去的距离,也就可想而知了。
能扔出去二三十米,都是精锐老兵,连扔手雷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什么瞄准着扔了,精准度也极为欠缺。这也是进攻状态中的日军为何要等到30米左右再准备向中方战壕里投掷“甜瓜手雷”了,因为他们扔不过去,也仍不到那么准。
可是,还没等他们到达他们可以的投弹距离,中国jūn_rén 的长柄手榴弹倒是铺天盖地丢过来了。再不认怂跑路,那就不是勇敢,而是大傻子。
当然了,日军虽然被152团猛然丢出来的小三千颗手榴弹给炸得焦头烂额伤亡惨重选择了暂时撤退,但第六师团的确不愧是强军。虽退而不乱,不光是后面的掷弹筒小组疯狂的向中方还在开火的轻重火力点进行压制,日军甚至还在前沿阵地里冒着枪林弹雨丢下几个步兵小队当阻击队以防152团趁势对他们进行反攻追击。
三个方向留下的三个步兵小队需要在山炮和迫击炮乃至重机枪的火力中呆着无疑是极为危险的,但那些日军却选择遵守军令,仅这一点儿来说,第六师团的日军就是精锐中的精锐。
为了赢得胜利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个选择并不难,但在失败的时候把活路留给战友,自己却要选择死路这个抉择却不容易。
第六师团却做到了,大部分日军主力在己方重机枪和掷弹筒的掩护下退去,左中右三翼留下了三个步兵小队和152团顽强的对射。
不过,他们倒也高看了152团,刚才抵挡这一波日军疯狂的进攻,152团还在学习如何和日军作战的官兵们都恨不得把裤裆里带把的都投出去炸了,哪还有什么余力去发动什么反攻?
此刻就算是刘浪在这儿,也是没办法指挥着从精神到肉体都极为疲惫的士兵们跟着他一道冲出战壕的。身体上的疲惫还好说,在生死存亡的时候,再没劲儿也能开枪拼刺生龙活虎的,但心理的疲惫却不是一会儿半会儿能解决的。
当危机一去,战壕里惨重的伤亡让幸存下来的新兵们重新陷入无边的恐惧中,没有嚎啕大哭的,都是心理素质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