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朝廷的大红人,皇帝当年在潜邸时期的心腹。陪着皇帝在当年的寿王府,坐了近六年的冷板凳,却一直忠心耿耿毫无怨言。在淮阳之乱的时候,替皇帝出面拉拢京城驻军,为最终稳定京城局势立下汗马功劳。
当朝执掌全**务的枢密副使、武昌候的公子,不仅被人打落了满嘴牙,还被人弄成了太监这还了得?接到通报的那位京兆府尹,差一点当场被吓尿了裤子。以最快的速度,将府内全部的差人和衙役,都给派了出去寻找线索。
当然,这位已经在京兆府尹位置上干足了五年任期,对这位京城赫赫有名的恶少,也算是相当了解的府尹也清楚。这位好色成疾,对看中的向来是不分老幼,直接上来便是强抢的小侯爷被弄成太监的原因,估计整日打鹰却最终被鹰给啄瞎了眼。
只是明白这位小侯爷,被人去了是非根的原因。可这位京兆府尹知道,有些事情自己该做还得做。自己这个表面上位高权重,就连天子居住的地方,都归他管辖的京兆府尹,看起来是风光无比,可谁家的冷暖谁家知道。
自己不过是一个从三品的府尹,这还是借着京兆府是京师,是天下首善之地,比别的知府级别高一级的光。可这京城里面,不算那些龙子凤孙,单单就正三品以上的大员又有多少?身上有着爵位的公、侯、伯、男又有多少?
自己这个京兆府尹看起来谁都能管,可实际上谁都管不了。这个从三品的府尹,在京城中的实际地位,也就比司农寺、国子监那些清水衙门好点。除了品级高点,其他方面的还真不如其余的四品知府好到哪儿去。
要知道人家那知府虽说只有正四品,可在自己地盘就是土皇帝。那像自己一样,脑袋顶上一群祖宗。与那位自己寻常连面都见不到,堂堂正一品的武昌候、枢密副使相比,更是一个天上地下。
人家如果动一个手指头,自己就算想消消停停回家养老都不可能。想到这里,这位府尹心中这个恨那。不仅恨那个下手的凶手,更恨那个惹事的小侯爷:“老子这些年受了你多少窝囊气,给你擦了多少屁股。”
“你要惹事,等老子调走了你在惹?干嘛非得赶在这个节骨眼弄事?你要是抢到手了也行,以你们家武昌候府的权势,没有人敢上门闹事。现在倒好,你小子鱼没有吃到,自己倒是闹了一身的腥。”
“我干到今天容易吗?往中书省、尚书省送了多少礼,付出了多少心血,在京城装了整整五年的孙子,这好不容易要熬出头了。这个节骨眼上,你给我弄出这么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你这不是要毁了我吗?”
骂完了惹事的人,这位府尹转念又骂起了那个凶手:“你说你没吃什么亏,拍拍屁股走你的人就是了,干嘛还要下这么狠的手?那武昌候府是你得罪的起的吗?虽说人家妻妾有七八房,儿子更是足有十多个。不在乎这个能不能传宗接代,可人家武昌侯府也是要面子的。”
只是心中恨的要命,但这些话他也只敢在心里面骂上两句,骂出声是万万不敢的。那位武昌候爷的心胸,可不是那么开阔的。要不然也不能教出这么一个混账儿子,外加上一家子飞扬跋扈的人。
要是让那位侯爷,知道自己背地里面骂他。以他一贯小肚鸡肠的做派,搞不好用不到明天早上,撤职的圣旨就下来了。可问题是这京城内外,几十万人上哪儿去找凶手去。想到这里,这位府尹的脸都快愁成包子了。
京兆府尹虽说是一个不小的肥缺,可也是最容易出事的官,也是最受气的官。要不是这个位置好升官,估计全大齐朝没一个官愿意干。除了天子脚下,屁大点事都容易被无限放大之外,就是城里面的那些祖宗大爷们,伺候好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自己在京兆尹上好不容易平安的干满了五年,忍受了整整五年的屈辱,银子、房子、园子和女子送了无数之后,总算是熬出了头。吏部已经找自己谈完了话,皇上的圣旨已经下来,过完年品级就会升上一级,以工部侍郎衔调任两淮盐漕转运使。
那虽说不是一路首宪,可却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不仅负责两淮的漕运,还兼管黄河下游和淮河河工,以及两淮地区的盐税。不说漕运和盐税,单单就淮河、黄河河工一项,每年经手的现钱就百万贯。代价虽说大了一些,可总比在这京城整天受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