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狼烟晚明> 第二十五章 两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五章 两难(2 / 2)

所以,如果选择固守,理由有的是:血战月余战死者半余者人人带伤、残敌未靖地方不安……绝大部分人不识字,宋明议于公于私也不会否认,朝中的老爷们更不会亲自跑来数人头,你就算说死了八成都没问题!有这场实力悬殊仿佛天助般的大捷摆在那里,最挑剔的都老爷也无法说半个不字——否则就该轮到自己被啐成满脸花了,这个道理谁都懂。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理由:向北三百里便是皇陵所在的凤阳府!如果孤军南下,即使解了安庆之围,万一有漏网的流寇北蹿,哪怕毁了皇陵一草一木,坏了龙脉,这个天大的责任谁也扛不起!


与孙杰相比,固守庐州府,宋明议其实还有更大得多的诱惑。只是,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深深地埋在心底,别说对把弟,连父母妻儿都不可说的:如果贼人一路攻下应天府,整个南直隶的官场必然会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一干高官,不死于贼刃也要死于朝廷大法——自己的大功,便是直通向那许多空出来位子的阶梯!


不过,倘若如此选择固守庐州,代价同样将是巨大的——孙杰和宋明议既然脱了干系,这个代价那便要由大明帝国来承担:安庆府、应天府,乃至整个南直隶的安危。


庐州之围既解,宋明议第一时间派出信使联络凤阳府、应天府,孙杰也向中都留守司发出军情急报。从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尽管声势骇人,关盛云这一支还是偏师。主力是巨寇张虎,贼众约五六万,连同裹挟的流民,总数竟达二十余万,贼营蜿蜒两百余里,席卷长江两岸,对沿途省城府城不置一顾,州县则无一幸免……现下安庆府岌岌可危!


这是宋、孙二人第一次得知张虎这股巨寇的真实规模。


这个时代的军情传递,完全靠驿马、驿船甚至有些地方仅能靠驿卒的两条腿完成,所以绝大部分信息都是支离破碎,甚至截然相反的。大明的人口仅为今天的八分之一左右不到两亿,而且没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一支几百人规模的小部队,哪怕在敌境行军,只要物资充足,走上五六天还没被发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有信息都要经过高层的研判分析,最后推导出可能的结论——绝大部分武将不识字,责任便由文官集团承担。这也是文官集团普遍性瞧不起武将、武将们同样自惭形秽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前,宋明议和孙杰猜测,张虎这股巨寇应该在五六万人左右。若此,拼着庐州府赔光所有血本,再搭上孙杰豁出去断掉脊梁骨把整个军镇填进去,尚可勉力一战支撑到援军开过来;可是,二十几万贼众啊!就算站在那里不动让你一路挨个砍过来,谁能砍得动!


半晌无语的宋明议挥挥手:“各位大人,各位将军,兹事体大,我们明日再议吧。”知府同知、通判等一干核心官员都明白事态的严重性,纷纷长叹一声拱手告辞,副将沈成钢、参将上官飞等将领也抱拳离开。孙杰正想起身,被宋明议用眼色止住了。


宋明议带着孙杰来到后衙内堂,吩咐长随老李道:“我和兄弟聊聊家常,没你们的事了,你们都退下歇歇罢”。老李默默地躬了躬身,离开了。


二人半晌无语,孙杰开口道:“大哥……”


宋明议一抬手止住了孙杰的话:“你我同生共死的兄弟,为兄先跟你说几句吧。”


*新兵独立成伍


在近代军事体制得到广泛应用以前,将领们往往让新兵独立成伍。这样做的好处很大:


首先,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只要拉来兵员,可以一口气成立很多编制内的部队,给个番号名字就行,然后可以名正言顺的找朝廷伸手要钱,或者在地方上想办法。


其次,可以安插亲信。一方面提拔自己人,一方面从建军之初就为部队打下私人印记。


第三,往往征召来的都是同乡,比较好管理。


但弊端也非常大:这样的新兵营战斗力自然低下,往往在战场上拖后腿,甚至崩溃。训练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有限的营官,队官,果长们很难在战时掌控好部下。


孙杰采用的更像现代方式,战斗力比较有保障。根本原因是他和骨干将领都很清楚,他们是圣上的防身匕首,绝不能成为长剑。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