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流寇> 第一百三十章 杀出个黎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章 杀出个黎明(2 / 2)

不过谭知府这一万两有点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意思,因为扬州的府库现在姓了淮。


吃完午饭,陆四什么地方也没去,而是来到位于扬州西门的城中最大铁器坊于氏铁厂。


于氏铁厂在腊月二十九被淮军征用,不是无偿,而是重金征用。


陆四成立了淮军铁甲卫。


铁甲卫的统领是福建人黄昭,副统领同样是福建人杨祥。


陆四完全照般了郑成功在南明抗清战争中创建铁人兵的经验,命黄昭和杨祥在全军之中选人。


入选条件很简单,就是以能力举三百斤,并沿教场绕行一圈者为准。


选拔范围是整个淮军在扬州的兵马,包括新到的新一营和那几千南下河工。


凡入选者,陆四给每人每月三两银正俸,并一天两顿肉。


明制一斤十六两,陆四原定是能举一百五十斤即可,但黄昭却说必须三百斤。


三百斤是什么概念,陆四反正做不到,他也不认为淮军中能有多少人做到。


结果,入此标准者竟有五百余人。


这让他再次意识到这个时代人的体力是远超后世的,如在运河挑泥两百来斤一个来回奔跑而不喘的蒋魁。


事实上郑氏在创建铁人军时,选拔条件更高,乃是“以五百觔石,能举起遍游教场者”,这个重量远超陆四的三百斤,结果郑氏于全军得五千力士,从而奠定铁人兵基础,此后接连于镇江、厦门重创清军,斩真满州近两万。


尤其是厦门之战,真满州阵亡将领达八十余,三品以上达28人,参战一万余满兵大半被歼,这对当时男丁总数只剩不到五万的满八旗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次年正月,受此巨大打击的顺治离世。


如果不是西南永历弃国,大陆抗清斗争陷入低谷,郑成功决意退往台湾,南明抗清斗争将持续更久,迎来三藩之变后,历史将又一次改变。


可惜,清有大气运。


郑氏于全军择力士,皆多年征战悍勇之卒,陆四的淮军草创,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亦或战斗经验都不及郑军,因而黄昭能选五百余人出来已是难得。


人有了,还得有盔。


盔须铁盔,否则何以叫铁甲卫。


整个扬州所有的打铁厂包括商人手中的生铁、熟铁几乎都被淮军采购一空,能够打铁制甲的工匠也都被征用到于氏铁厂。


为了让这些工匠们能够安心负责给淮军打造铁盔,陆四直接先给每人发五两银子,并将他们平日的工价提高一倍,初一更是又发每人二两红包。


如此,加上淮军入城之后并不扰民害民,铁匠们自然愿意为淮军效劳。只是,打造铁甲不是打锄头等农具,而是需要极高的锻造技术,因此哪怕有样品摆在铁匠们面前,他们的效率也很慢,保守估计,一天能打出两三付铁甲来已是了不起。


毕竟,按陆四的要求,除了铁盔、铁铠外,还要打造两臂、裙围、甚至铁鞋,除了脚面是暴露无铁保护外,全身上下都要罩于铁甲之内。


这个难度很大。


负责督造铁甲生产的是那位自愿追随淮军的山阳知县罗吉英,他原本是可以离开的,但见淮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扬州,这位罗知县竟然生了留下看看的念头。


陆四正好缺人,便叫这位还算务实的山阳知县专办铁甲铁兵事。鉴于扬州铁匠缺少制甲制兵经验,效率低下,罗吉英已经派人偷偷过江往南都重金聘请匠人。


原本陆四对铁甲卫的要求中没有铁面,但那黄昭却说他在日本时看到日本jūn_duì 中的将领有铁面遮脸,只露耳口鼻,并妆画王彩如鬼形,临阵冲杀时看着很是吓人。


看了不少日本战国电影的陆四立即在脑海中浮现画面,于是又叫罗吉英再督造铁面。


光制甲不成,还得有符合铁甲重装步兵所用的武器。


斩马大刀显然是再合适不过的兵器。


这斩马大刀倒不用专门匠人的专门技术,只要刀身质量达到,配以长柄即可。


制刀和制锄头差不多,区别就是锻造强度和工序不同。


除入选铁甲卫的500余人外,又选同样人数为铁甲辅兵,负责临阵助铁甲兵穿甲,不临阵负责铁甲运输,甚至是吃喝拉撒。等于一个铁甲兵配一个助手,就跟曹元马队另有两百多辅兵一个性质。


铁甲辅兵倒不必精选,从各营陆续抽了一些人过来。


在铁厂巡视一番后,陆四虽然知道现在效率很低,但却不能打击铁匠们积极性,还是很生夸赞了一番的。


“铁甲兵若成,则临阵有进无退,无论步骑皆挥斩马大刀,步兵当头砍去,骑兵则砍马脚...”


铁甲卫副统领杨祥怕这位年轻的淮军领袖不太懂重甲步兵临阵使用办法,特意介绍了下。


陆四自是不住点头,最后一句你们办事,我放心。


离开铁厂前,黄昭召集入选的520名铁甲卫静侯陆四校阅,陆四也没什么好说,就大手一扬,说道:


“有肉尽着你们先吃,对你们没别的要求,就是给我用这一身铁甲,用这一把斩马大刀,替咱们淮军,也替你们自己,杀出个黎明,杀出个锦绣前程来!”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