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七郡,跨有大江,人口、经济发展都不均衡,即使是江南四郡之间也有很大差距。有差距就会有矛盾,尤其是这几年江南发展迅猛,关中、洛阳的流民源源不断的到达江南,创造了更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矛盾。既有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矛盾,也有新豪强与旧世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守旧派与激进派的矛盾。关中的朝廷也好,益州也罢,都在与荆州世家联络,希望找到支持者,尤其是江南四郡。杜畿这两年大部分精力都耗在江南四郡,有点力不从心。与前年在襄阳见面时相比,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不少。
综合了周瑜与杜畿的汇报之后,孙策最后做出决定,加强荆州的情报网建设,凡是与关中朝廷和益州相关的事务都归周瑜处理,一旦发现,以通敌论处。杜畿只负责内部的监察任务,确保新旧世家豪强不会坐大,侵占江南发展的成果。
借着这个机会,孙策向杜畿交了个底。他准备将刺史从行政体系中剥离出来,强化刺史原本的监察职能。在秦与西汉时,监察体系原本是与行政、军事相并列的,中央有御史大夫,郡县有监,汉武帝时又设立十三州刺史,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可是后来官制变迁,皇帝为了分丞相之权,加强了御史大夫的行政职能,监察权则归御史台。再往后,到了东汉,刺史对州的影响力日增,也渐渐成了行政官员,最后更是改刺史为州牧,主掌一州军政。虽然御史台负责百官监察,由天子直接控制,但监察职能却在不断削弱。
这么做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不可忽视:儒家重教化,轻法治。并不是说儒家不讲法,但儒家对法治的重视明显不够,依据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也让法律条文有了更多的模糊空间,对地方势力的约束力迅速下降。刺史、太守的权力太大,也是地方割据得以实现的原因之一。
在此之前,孙策已经逐步在郡级重建尉职,分割太守手中的兵权,现在他打算恢复监的设置,剥离太守的监察权,在郡县实现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并形成三个基本独立的系统,不再混淆。
换句话说,杜畿以后升迁就不是转为太守,而是直接升任九卿。当然那是后话。就现在而言,最实际的问题在郡设立郡监。郡级的监察官本是督邮,是太守的属吏,向太守汇报工作。设立郡监,提升监察官的品级、俸禄,督邮依然保留,却从太守府剥离出来,由郡监负责。
换句话说,杜畿将增加大量的部属,而这些部属大多由他来推荐,是一个结私恩的大好机会。孙策不可能去考察每一个人,谁能做郡监,基本上由杜畿说了算。
杜畿并没有欣喜若狂,反而有些担心。孙策首先在荆州试行,这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能力的考验。做好了,他的前程不言而喻,孙策鼎立新朝后,第一任御史大夫非他莫属。如果办砸了,不仅会影响孙策的改制,还会影响荆州的安定,而荆州现在是不能乱的。
杜畿考虑了很久。“主公,事关荆州的稳定,臣以为风险太大,还是由其他州试行比较好。”
孙策笑了。他非常清楚,变更制度的阻力极大。选择在这个时候改制,又选择在荆州试行,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天子如果要纠集州郡,建立联盟,对他实行三面包围,面对关中和益州的荆州自然是最关键的前线,加强对荆州的控制是当务之急。加强控制务必要增加官员,尤其是增加对朝廷没什么感觉,在旧有体制下基本没有升官可能的官员。只有这样的官员遍布基层,才能将荆州真正的控制在手中。
但增加官员就会对现在的官员产生冲击,排斥在所难免,弄不好,甚至可能引发叛乱。要想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增加荆州的兵力,做好应变措施。增加兵力需要有合适的理由,应对朝廷可能的进攻,在荆州实行军事管制,驻扎重兵,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理由。谁敢冒头,直接镇压,就像以通敌罪名清理荆州的世家一样,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和平时期反而不能这么粗暴。光武帝以皇帝之尊,亲自推行度田却遭到世家阻挠而失败,就是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
此外,杜畿是关中人,对他的猜忌和流言从来就没少过。杜畿亲自赶来汇报工作,表达了他的忠诚,投桃报李,在这个时候选择在荆州改制,许以第一任御史大夫的官位,就是对他忠诚的回报,一举两得。
“伯侯,这件事我已经和公瑾商量过了,他会与各郡太守通气,配合你的工作,张长史那里也不会有问题。荆州现在是前线,各郡太守又多是武人,他们的作战任务很重,正需要人来分担行政和监察的事务。有战功相诱,他们不会拒绝。其余诸州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反而容易滋生事端。你如果还是不放心,我亲自坐镇荆州。”
见孙策决心已定,杜畿没有再说什么,躬身领命。他随即提出一个建议:从南阳政务堂选择一批学生,充实到各郡。这些官员接受过基础的政务训练,又没有受到官场习气的污染,有读书人的抱负,朝气蓬勃,不怕得罪人,最适合执行监察任务。
孙策笑了。杜畿很谨慎,反而极力避嫌。南阳政务堂是由张纮负责的,算是张纮的弟子,而且以南阳普通百姓子弟为主,享受过新政带来的福利,对新政也最为拥护。将这些人补充到基层,就像将退伍老兵补充到基层担任亭长之类的职务一样,天然有超出普通人的向心力。
“伯侯,你为人谨慎,不愿惹人猜忌,这是好的,但凡事都有利弊,没有几个信得过的人,你也很难施展拳脚。那些人跟了你几年,吃了不少辛苦,总不能让他们一点希望也看不到。”
“主公说的是,可是臣……”
孙策抬起手。“荆州七郡,需要七个郡监,这些人不是政务堂的学生能够胜任的,由你推荐。你秉公而论就行,不必有太多顾忌。我只有一个要求,兼顾关中、洛阳,七个人中至少要有一个关中人,一个洛阳人。要不然新迁来的百姓心不安。你说对不对?”
杜畿感激不尽,欣然从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