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秀敏秀眉紧锁,低声道:“逍遥,为何你选择弃武从文?难道征战沙场与在朝为官有什么样的区别吗?”
“区别极大!”李逍遥意气风发地笑道,抚摸着长孙秀敏的秀发,低声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征战沙场可保一方百姓,镇守边疆使得外敌不敢入侵大唐;入朝为官能使得整个大唐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为官者清正廉明,则是天下百姓之福;为官者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则是百姓之厄。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皆是为大唐效命,造福一方。”
“前隋炀帝杨广不顾百姓疾苦,大肆征调民夫,连年征战,人口锐减使得李唐大军青黄不接是其一;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百姓无心务农,终日提心吊胆使得粮食不足,国库空虚是其二;其三,百姓看似心悦诚服于大唐,实则是心中无法确信大唐带领,并未真正的真心真意,一些人仍然伺机而动,外有强敌环视使得大唐内忧外患,此时必须要大量收取民心江山才能真正的稳固!”
长孙秀敏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轻声道:“以夫君之见,何处为官方能解决问题?”
“父皇登基之时并非废除前隋的中央政治机构,依然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一台为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五监即为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九寺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
李逍遥详细地分析给长孙秀敏听,然后沉声道:“眼下大唐面临的问题唯有六部之中的户部才能真正的了解风土人情,以及百姓心中的想法,因此本王要去任职的话,也是户部尚书,探访民间。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唯有走访民间才知民间疾苦,方知百姓之苦!”
“户部尚书乃是朝中重臣,妾身以为父皇必定不会同意,再说了,朝中大臣多是反对者,也不会同意夫君成为户部尚书。毕竟,夫君在军中的威望实在是前所未有的高,朝中并无真正的势力。若是担任户部尚书的的话,夫君又得民心,治理有方,天下百姓无不信服,妾身担心朝野震荡,恐遭不测!”
长孙秀敏忧心忡忡地劝说道,他知道李逍遥成为征东大元帅后,天下兵马尽皆他的管辖。风头一时无两,任何人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甚至在军中的地位超越了圣旨,不论是从哪种角度去考虑,唐高祖李渊都不可能让李逍遥一家独大,这远远超出了他的底线,因此李逍遥被逼无奈自动请辞,闲赋在家,又命令麾下大将不与他来往,闭门谢客,才使得李逍遥的影响力稍微减低,若是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长孙秀敏担心李逍遥会成为众人之矢,太子与秦王决不可能放过他。
“敏儿,你且放心!”李逍遥淡然一笑,牵着她的小手,胸有成竹地说道:“你的担心本王也想过,只不过有些时候,人定胜天。再说了,天下纷争的局面刚刚结束,大唐百废待兴,又有外敌入侵,大哥与二哥就算想动我,现在也不是时候,而且父皇从中平衡朝中的势力,对他而言百利而无一害,父皇必定同意了!”
李逍遥悄悄地从怀中拿出一道圣旨,还有一张任命书,上面有传国玉玺的印章,以及清楚地任命李逍遥为户部尚书,不日就要走马上任,入朝为官。他笑眯眯地将这个交予长孙秀敏一看,笑道:“敏儿,你且看这个就明白了!”
长孙秀敏大吃一惊,道:“夫君,你何时与父皇见过面,怎么还有委令书?”
李逍遥神秘一笑,低声道:“难道你忘记有一次我出府深夜才回来吗?”
长孙秀敏沉思片刻,才想起了在王府中一个月时间内,李逍遥只有一次出门,深夜才回来,而且身上有着浓烈的酒味,她一直都不明白李逍遥去了何处,不过出府之后,李逍遥更加用心的陪着李昇,甚至有时候兴奋地大笑起来,长孙秀敏曾经询问过,李逍遥却笑而不语,就连府中的家丁奴仆都吓了一跳,他们仿佛是看到了昔日风采的逍遥王再次复苏了,尤其是伍天赐更是兴奋不已,惊讶地捂着小嘴,道:“难道那次出去是父皇召见夫君?”
李逍遥柔情似水的看着长孙秀敏,刮了她的小琼鼻子,笑道:“不错,那次是父皇当着群臣的面任命本王为户部尚书,本来是想让我任命兵部尚书的。只不过,兵部侍郎是无忌,兵部尚书侯君集。二哥直接请辞了兵部尚书之职,改由侯君集为兵部尚书,至于大哥他调任为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是工部尚书屈突通,刑部尚书张亮,礼部尚书李孝恭,而本王则是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