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京城,一片兵荒马乱。
城里的人想往外逃,城外的人想进城躲避,但京城在上月开战不久后就已经戒严,除了官府和jūn_duì 的人员,普通人根本无法在这个时候进出城。
很少有人能预想到,仅仅时隔三年,海汉便再次发动了对大明的战争。而且这次攻打大明的出兵规模,似乎还要胜过了前一次。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海汉大军就已推进至京城外,看样子正在为下一步的攻城作战做准备。
至于明军是否能够守住京城,击退海汉的攻势,普遍的看法都不太乐观。
这一是因为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三年前正是因为在战场上打不过海汉,大明才屈辱地选择了投降停战。两军之间的实力差距,大明也很难在这么短短几年里就迎头赶上。
二来近期送进京城的伤兵一天比一天多,城内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医馆药铺,如今都躺满了伤兵,仅有的几家棺材铺更是早就已经断了货。
而市面上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的价格,已经较战前翻了好几倍,这无论如何都不像是打胜仗的样子。
不过官府公布的战报倒是秉承了一直以来报喜不报忧的传统,三天两头便有信使骑着快马进城,招摇过市宣称“前线大捷”。
昨日阵斩近千,今日毙敌数百,听着似乎每天都在打胜仗,可战报能骗人,战线却不会骗人。
海汉军上个月还在天津海岸,战报里天天被明军揍,按理说早就应该被击溃了,但这个月却已经一路推到了京城外。只要不是傻子,自然能想到战报弄虚作假的成分太多,而前线战况如何,那也不问可知了。
朝廷却三天两头下旨,表彰在战场上立功的明军将领,似乎形势占优的一方并非海汉,而是捷报频传却一路退防至京城的大明。
处于这样的信息环境下,谁还敢相信京城牢不可破的说法?
但凡是有点门路的人,都在想方设法混出京城,试图避开这场战乱。
当然也有很多人根本就走不了,其中也包括朝堂上的大人物们,他们知道自己若是带头撤离京城,那必定会导致军心涣散,极有可能会出现全线溃败的局面。
只是他们心中坚守京城的信念,也正在随着战局的推进,慢慢地变得不那么坚定。
崇祯很无力地放下手上的奏折,几乎每天都是类似的内容,先是大胜捷报,然后便是要钱、要粮、要补充兵员。
崇祯并不傻,他当然知道这些奏折上的东西没几句可信,恐怕也只有索要钱粮那部分内容是真的。但揭穿战报真相,对于眼下的局势也起不到什么帮助。
需要借助胜利战报留存希望的不只是普通民众,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甚至包括崇祯自己,也都需要有一些东西来维持信心。
如果将真实的战况公布出去,京城必定大乱,那并不是崇祯乐于见到的景象。
几位内阁大臣仍在争执不休,这让崇祯越发觉得头疼。他想让这些人停下来,但又指望着能从这样的争执中拼凑出一个可行的应对方案,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