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好字好字,师座您现在是虎虎生风哟!”毛永奇摇头晃脑的,又不失时机地赞美道。“那个什么北大的高才生,也不过如此啊。”
几天以后,长沙大火,七十四军星夜救援长沙城。
接到驰援长沙命令的时候,卢醒正在关帝庙里给全军班长以上、连长以下的两百名基层骨干讲课。
自从撤下万家岭,七十四军有了一个难得而短暂的休养整补之机。与以往一样,每次大战之后,全军中下级军官损失严重,只得从各种军校毕业生和老兵中提拔人才,学生兵有文化无实战经验,老兵有经验却又没有文化,而不少老兵其实也不过是参加了一两场战斗而已。为了快速提高基层连队的军政素质和战斗力,张灵甫在自己的153旅办起了抗日夜校,班主任就是从珞珈山军官训练团(2)受训回来的一营营长陈公勇。 张灵甫对陈公勇说:“珞珈山本来就是武汉大学的校园,你在那里听过蒋委员长的训导,陈诚、郭沫若等许多党国要员和大文豪也去讲过课,你小子收获颇丰呢,相当于读了博士啦,得把学到的知识都贡献出来,可不能自己一个人独吞啊。”
陈公勇也正有此意。为期两个月的珞珈山强化受训,博览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他的思想境界更高、知识面也更广,满肚子的话都想和弟兄们说一说。凑巧的是,陈公勇以前学的就是师范,张灵甫未上北大之前,也在长安老家当过几天的教书先生,两人天生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一拍即合,夜校便风风火火地办起来。
夜校没有设校长。张灵甫只出任了教导处主任。他说:“蒋校长永远是校长,我们永远是学生,倘若有人喊我校长,岂不折杀本人也?”口气十分谦和与诚恳。
夜校每周二、四、六晚上开课,主要课程有战略战术、政治教育和文化知识,主讲者除了他们两人和卢醒以外,军部战地文工队副队长刘骁也被请了过来,作为课前课后领唱《七十四军军歌》的教官。军事课大都是讲习实战经验和作战技能,政治课则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颁发的《政治训练令》、《政工纲领》、《前方部队政治工作实施办法》等法令为依据,倡导坚持长期抗战,激发官兵们的斗志和爱国主义情感(3)。
开学典礼庄重而简朴。关帝庙的大门贴上张灵甫手书的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课堂四周的墙壁上,也用石灰写下醒目的标语口号:“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国家至上、民族至上”,“训练重于作战,干部决定一切”等等。这些标语口号,是陈公勇按照珞珈山军官训练团的模式而营造的学习氛围。
第一堂的课主题是:“为正义而战”,由张灵甫主讲,前来参加开学典礼的俞济时、王耀武、冯圣法等长官也欣然就坐,参加旁听。
几盏从老乡家里借来的油灯吊在屋梁上。油是用木子树(4)的果实熬制的,像蜡烛,但因油质比蜡烛差,烧得黑烟直滚,灯心的火苗是红的,没有蜡烛亮。乡民们用不起蜡烛、煤油,家家户户点的都是这种灯。
(1) 巴子:上海方言,除包涵“乡下人”之意外,还指那些不符合上海滩十里洋场价值观的人或事,如不懂行情、不懂规矩、自以为是等等。在上海,被別人說成“巴子”比被說“笨蛋”更为丟人。
(2)珞珈山军官训练团:后改为国民党中央训练团,蒋介石任团长,抗战期间共举办了各训练班18种,以党政训练班为主,先后共有23000 余名党政人员参加了受训。(见赵普炬所著《中央训练团梗概》,载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74 辑)
(3)陈诚:《关于jūn_duì 政训工作之指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编印。
(4)木子树:学名乌桕,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与油茶、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其果实富含白腊油,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利用乌桕脂还能制造出类可可脂,用于生产巧克力。(未完待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