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2)
史可法最近一段时间的心情很纠结。
此时此刻的他,正离开兖州府的沂州,向青州府的安东卫进发。他刚刚押解三千九百九十九颗鞑子的首级回到京师,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又被朝廷派遣了出去。从某个角度来说,现在的他,已经成了朝廷和张准之间沟通的桥梁了。
这一次,他是按照朝廷的命令,去找张准的麻烦的。张准擅自带兵进入安东卫,支持安东卫的叛乱,还杀了山东总兵倪宠,还惊吓到鲁王府的管家。给山东造成了极大的震动,给京师也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只要提到张准这个名字,所有的朝廷大员,内心都是百感交集,五味俱全。
兖州府知府李懋芳的奏章,还有漕运总督将凤阳巡抚杨一鹏的奏章,是最先送到京师的。随后到来的,还有鲁王府的告状信。接到李懋芳和杨一鹏的奏章,内阁首辅温体仁顿时头大如斗。
东北的鞑子,中原的陕西乱军,已经让朝廷千疮百孔,疲惫不堪。作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面对越来越残败的局面,也开始萌生退意。现在的他,已经深深的感觉到,内阁首辅的宝座,真的是不好做。被这么多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以后,他反而有点羡慕被他撵走的周延儒了。起码,现在的周延儒,就不用为鞑子,为乱民,为张准这些事情头痛。
不过,暂时来说,京师还是安全的。权力的味道,绝对是食髓知味,如蛆附骨的,没有人愿意主动的放弃手上的权力。因此,温体仁就盘算着多干几年,然后安安稳稳的致仕。没想到,就是在这最后几年,闹腾出这么多的事情来。在鞑子和乱民之外,又多了一个张准,让他感觉十分的头痛。
温体仁简直难以想象,要是相关的奏章,到了皇帝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崇祯皇帝最近的心情,可真是不好。朝廷的财政情况是越来越枯竭了,十月份的赋税,尽管还没有收上去,但是根据初步预计,全国的赋税,绝对不会超过两百万两。河南、南直隶的很多地方,都被陕西乱军打烂了,粮食大量歉收。
崇祯皇帝为钱粮的事情,都快要愁得头发都白掉了。有小道消息,说是最近一个月,崇祯皇帝居然连一个妃子都没有宠幸。对于仅仅二十五岁的皇帝来说,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才没有半点的男女情欲啊!要是在这个时候,将安东卫的情况捅上去,天知道崇祯皇帝会有什么反应?
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温体仁不可能隐瞒。况且,鲁王府的告状信,都是直接送入宫,直接送给懿安皇后和周皇后的,他根本阻拦不了。无论是懿安皇后还是周皇后,都对鲁王府很重视。要是让鲁王府的告状信,让崇祯首先知道,他反而更麻烦。
没办法,温体仁只好叫人将奏章照样送了进去,然后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准备接受崇祯的雷霆之怒。果然,看到这两份奏章,崇祯皇帝鼻子都气歪了,马上将温体仁叫来,臭骂一顿以后,让他想办法处理。崇祯皇帝怒不可遏的表示,这个张准,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一定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从勤政殿出来,温体仁一脸的无奈。
他能够有什么办法处理?
白痴都知道,要对付张准,只能是动兵。别的一切办法,都是权宜之计。这是一条养不熟的狗,你给它多少的骨头,它都能轻易的吞噬下去,不会吐半点出来。何况,朝廷也没有任何的骨头给他。朝廷自己都没有骨头吃,哪里有骨头给人?画在纸上的骨头倒是有很多。偏偏张准又不是傻瓜。连打都打不过,还谈什么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眼下,朝廷的jūn_duì ,被分成两大块,一块在辽东和九边,防御蒙古和建虏。一块在中原,由卢象升和洪承畴分别统帅,正在对陕西乱军穷追猛打。在别的地方,都只有二流甚至是三流的部队。这些部队除了白白耗费钱粮,根本做不来其他事情。指望他们去围攻张准,简直是开玩笑。
朝廷一直都渴望,趁鞑子暂时无力寇边的机会,尽快的将陕西乱民压下来。要攘外必须安内,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在这个时候,从中原抽调兵力去镇压张准,绝对是不明智的。车箱峡那么好的机会,就是因为一次意外,导致乱军卷土重来,气焰更加的嚣张。朝廷一直都希望再来一次车箱峡,彻底的解决乱军。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可能抽调卢象升又或者是洪承畴的一兵一卒。
从九边调兵,更加不明智。鞑子两次入寇以后,兵部不得不加强了对辽东的情报渗透。最近反馈过来的情报,都不是很好。有迹象表明,鞑子正在聚集兵力,有大动的意思。但是,鞑子究竟准备在哪个方向大动,兵部也不能判断。这样一来,九边的jūn_duì ,是绝对不能动的。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往九边增兵。尤其是大同、宣府、蓟镇等三个地方,兵力是越多越好。
何况,朝廷就算调兵,也未必有能力将张准镇压下去。之前,莱州府知府孙之獬、登莱巡抚杨文岳和阮大铖、山东巡抚朱大典,都已经尝试过了。白白的损失了大量兵力不说,还导致张准趁机扩大地盘。原来张准只是一个浮山所,现在都名正言顺的两府一镇了。如果不调集九边的战兵或者是中原的战兵去对付张准,根本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这一点,从史可法从山东押解回来的鞑子人头上就可见一斑。原本京师沸腾的流言蜚语,在三千九百九十九颗鞑子的人头送达以后,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要破解这些流言蜚语,有什么比鞑子的首级更加有力?看到这么多的鞑子首级,就连崇祯都心定了不少。原本担心鞑子进入山东,是要抄京师的后路,现在看起来,鞑子简直是专门跑来送死的。刚好撞到张准的枪口,白白的损失了几千人。
有关黄县大战的信息,在京师同样是流言蜚语满天飞。一口气斩首四千多,在明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也难怪民众这么激动。要是朝廷早出动这么厉害的jūn_duì ,鞑子哪里还有嚣张的资本啊?这段时间,要说京师最热烈的话题是什么,自然是黄县大捷了。无论是皇宫内院,还是贩夫走卒,讨论得最多的,都是此事。整个大明朝一直萎靡不振的士气,也因为黄县大捷而变得为之一振。
朝廷当然不可能让张准和虎贲军的名字,出现在官方场合。因此,朝廷对黄县大捷的宣传,都只提到笼统的山东军民,绝口不提虎贲军和张准的名字。山东巡抚朱大典被加封太子少保,平白无故的多了一分功劳。然而,这样的手法,可以蒙蔽普通的百姓,却不能蒙蔽明眼人,就连懿安皇后张嫣,都派人亲自来查看鞑子的人头,还咨询了其中的内幕。
事实上,温体仁对于鞑子首级的到来,是喜忧参半。甚至,忧愁要比喜悦更多。张准一口气就干掉了几千的鞑子,这样的战绩,已经不能用空前绝后来形容,必须用耸人听闻,骇人听闻,触目惊心之类的词语来形容。
因为,朝廷的确不愿意看到张准和他麾下的jūn_duì 这么能干。尤其是他温体仁,更不愿意看到这一点。相信皇帝也未必愿意。张准和虎贲军越是厉害,大明的天下,越是危险。如果说鞑子是一群饿狼,陕西乱军是一群老鼠,这个张准,就是实实在在的老虎。
温体仁想来想去,决定还是派人去诘问一下张准。来硬的不行,那只有来软的。要是来软的也不行,才想办法考虑硬的。朝廷调兵也是要时间的。真的迫不得己,那只有抽调辽东的吴三桂所部骑兵,加上左良玉的步兵,一起围攻张准了。如果吴三桂和左良玉一起上,还无法对付张准的话,只能是让洪承畴亲自上阵了。
前去诘问张准的这个人选,只能是史可法。鞑子的首级,就是他从张准那里要回来的。看起来,张准对史可法的印象,还算不错。除了他,别的朝廷大员,轻易不敢踏上莱州府的土地。据说张准是长着一副狗脸的,随是可能翻脸动手,倪宠就是这样被杀的。温体仁当即派人将史可法找来,闻言劝慰一番,然后说明朝廷的意思。
说真的,史可法已经不太愿意和张准打交道了。他已经察觉到,张准和朝廷之间,已经完全没有了弥合的可能。从个人角度来说,史可法佩服张准的能力,但是,从伦理道德,君臣纲常的角度,他一点都不喜欢张准。那些对朝廷不敬的人,在史可法看来,都应该全部清除掉。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你专门和皇帝作对,天大的本事都没用!
但是,这件事,史可法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他的确很愤怒。朝廷的诏书墨迹未干呢,你张准就拿来擦屁股了。这样的动作,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你的要逼迫朝廷不管不顾的去对付你吗?要是朝廷不管鞑子,不管乱民,首先拿你张准开刀,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
“大人,前面就是莒南县了。”
忽然间,史可法身边的漕丁队长说道。
“莒南?”
“不是十字路吗?”
史可法有些疑惑。
青州府地面,什么时候多了莒南县?
作为户部郎中,史可法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是做过仔细的研究的,他年轻的时候,还游历过很多地方,对很多地方都熟悉。安东卫和沂州的中间,明明只有一个十字路镇,怎么突然多了一个莒南县?
“大人,十字路已经被虎贲军改名了,现在叫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