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和杨敢生离开千户官厅,立刻向杨家屯赶去。
难怪大街上这么热闹,原来是杨锐锋要结婚了。
浮山城的十字长街上,全部都是人。长街的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每一家的店铺门口,都围着不少的民众。甚至,有的店铺还有人在排队,也不知道是什么货物,这么畅销。在街道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流动商贩,推着鸡公车贩卖各色曰常杂货。鸡公车只要用一条板凳,将另外一头支撑起来,就是一个小小的货架。古人还是很有聪明才智的。
叫卖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斥着每一个路过的人的耳朵。张准从街道上走过,并没有降低这些声音。相反的,看到张准的身影,叫卖的声音好像更加的高了。那些商贩故意加大嗓门,高声叫喊,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要将张准也吸引过来。古代的商贩,不知道什么叫做广告,更不知道什么叫做促销,但是,他们潜意识的感觉到,要是张准能在他们的摊档上买一些东西,那他们的生意肯定会比之前更好。
自从张准在鳌山城大败鞑子,浮山城的商铺数量,再次出现井喷的现象。大量的商家,纷纷涌到浮山城,买地皮,起商铺,好不热闹。对于商家来说,开设商铺,利润固然重要,安全却也不能忽视。连基本的安全都不能保证,谈什么利润?鳌山城里面,商铺凋零,很大原因就是安全没有保障,随时可能受到鞑子的袭扰。所以,没有十分的必要,谁也不愿意在鳌山城开设商铺。但是,浮山城就完全不同了。
浮山城的安全,是有目共睹的。自从张准控制这里以后,前来闹事的各方势力,包括鞑子在内,都没有讨得好去的。尤其是在张准占领了鳌山城,并且大败了田横岛的鞑子以后,浮山城更是固若金汤。安全方面完全不必担心,这里的消费能力又强,各路的商家,自然要挤破脑袋进来。幸好,张准有提前规划,将浮山城的面积不断的扩大,否则,单单是一条十字长街,哪里能满足这么多商家的需要?
根据规划,从浮山城到杨家屯一带,大概十来里的路程,将全部变成城市。通向黑龙湾的水泥路,也从这里穿过。因此,道路的两边,全部都是规划中的店铺。张准一路上走来,看到不少的工人在干活。他们都是给商家起店铺的。现在是深秋,秋高气爽,气候适宜,雨水又少,最适合建房子了。他们当然要抓紧时间。
张准粗略的数了数,发现至少有十三家店铺在同时兴建。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还是沈家的店铺。沈家的记号非常的容易辨认,因为,沈凌菲将它做的特别大,隔着几里远就可以看到。沈凌菲果然是好大的手笔,他们沈家的店铺,比别人的,最少要大上两倍,简直是个巨无霸。颇有点后世超级超市的意味。
杨家屯很快在望,这边的人,要比浮山城更多更热闹。
在张准的身边,杨锐锋是个非常特别的人。他低调而专业。除了精盐的生意,其他的事情,他全部都不管。所以,无论是护卫队,还是城管司,都看不到他的踪影。只有张准召集生夏宗开会的时候,他才会出现。知道他名字的人已经很少,见过真人的就更少了。
但是,生夏宗内部的成员都知道,杨锐锋是结结实实的财神爷。张准的相当部分资金来源,就是从他那里源源不断的流进来的。护卫队的薪水、武器装备、抚恤金,城管司的各项开支,建设城市的资金,都是从他那里赚来的。因此,这样的一位人物,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他要结婚,自然会惊动不少人。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杨家屯是彻底的改变了模样。原来的茅草屋,已经全部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砖瓦屋。还有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大宅院。因为没有专业的建筑师指点,杨家屯新建的大宅院,看起来有些土里土气,不伦不类的。他们将崭新的砖瓦屋,一座座的互相连接在一起,以为这样就变成了大宅院。
事实上,真正的大宅院,并不是这样简单的连接起来的,而是有专门的设计,各处功能区是严格的区分开来的。接待客人的区域,主人居住的区域,下人居住的区域,都是严格分开的。厨房、仓储、牲畜、家禽、茅房等建筑,更是有严格的设置,不能乱来。甚至,哪一道门朝哪个方向开,都是有讲究的。
不过,这没有关系。对于杨家屯的父老乡亲们来说,有砖瓦屋住,已经是质的飞跃了。从茅草屋升级到砖瓦屋,他们已经很满足了。专业的大宅院,那是以后的事情。须知道,大宅院在以前,这可是大户人家的专利,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建造起来的。能够将砖瓦屋互相连接在一起,说明杨家屯的经济实力,已经是相当的强了。
在精盐生意中,杨家屯的父老乡亲,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现在的他们,基本上都成了骨干,成了精英。一般每个月都有三两银子以上的收入。如果一家几口人都从事精盐的生意,每个月的收入,可能有七八两银子,甚至有可能超过十两银子。这可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了。半年的时间下来,积累几十两的银子,盖一座砖瓦屋,那是绰绰有余了。
杨凯德家的砖瓦屋,自然是最先落成的。张准自然不能亏待自己未来的老岳父。同时,杨凯德家的砖瓦屋也是最宏伟的,浮山所别的什么没有,地皮倒是多的是。杨家的宅院,差不多有五亩地。二十多座的砖瓦屋,互相连接在一起,组成原始的大宅院。不过,大部分的房屋,还没有竣工,只有最先开工的前座已经可以入住了。现在,杨锐锋的婚礼,就在大宅院的前座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