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峰皱眉说道:“没有首级说什么?”
徐兴夏就没有吭声。
眼前的这些人,都不是他的盟友,他才不会帮助他们过关。管他们死活!不过,徐兴夏这么一说,在场的人,紧张的心情都轻松了不少。无论怎么说,徐兴夏都是平虏千户所的人,他杀了那么多的鞑子,千户所也是脸上有光的。看到徐兴夏的战功份上,上头就算要问责,也不会问责到平虏千户所来。
当然,心情不爽的人也是有的。最不爽的,估计就是彭峰和张秋庆了。如果这次徐兴夏被提拔的话,就是副千户了。如果越级提拔的话,甚至可以成为正千户。镇朔堡那里,不是刚好缺一个千户吗?要是按照战功来选拔的话,这个千户,非徐兴夏莫属。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两个,很有可能会变成徐兴夏的下级,要听从徐兴夏的指令了。说实在的,这要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彭峰和张秋庆两个,都是心眼很小的那种人,钻进去了牛角尖里面,就不知道如何出来了。他们看不得以前是脚底泥的徐兴夏,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爬到了他们的高位,甚至是比他们更高。只是他们一直孜孜不倦的和徐兴夏作对的主要原因。只是,现在看来,似乎他们已经无法阻止徐兴夏前进的步伐了。
“既然没有什么好说的,那就去宁夏城吧!”彭峰很无聊的说道。有徐兴夏的战功摆在那里,上头肯定责罚不到平虏千户所,他的心头大石,算是落地了。可是,眼看着徐兴夏有可能又被提拔,他的情绪又跌落到了谷底。这次的检讨大会,也就彻底的成了鸡肋,没有什么意思了。
一行人随即从平虏城出发,向宁夏城慢吞吞的前进。早上出发,下午才来到宁夏城。徐兴夏上次已经来过宁夏城,只是没有进去过,这次也可以算是他第一次进入宁夏城。估计是因为三边总督亲自到来的缘故,宁夏城的戒备,明显森严了不少。城头上的军兵数量,明显要比上次到来的时候,多出了两倍不止。
以前,出入宁夏城,都是不用查验的,大家可以自由进出。现在也不行了。现在,所有的城门,都有战兵把守。负责查验证件的,也至少是把总级别以上的军官。有的城门,甚至是千总亲自出动。他们看着每个人的眼光,都好像是贼子一样,充满了狐疑。原本宽阔的城门洞,被战兵封锁起来,只留下一个人通行的狭窄通道。结果,进出城门洞的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战兵的把总,基本相当于卫所军的百户。战兵的千总,则相当于卫所军的千户。由于战兵自认要比卫所军高出一截,战兵的千总,遇到卫所军的千户,是绝对不会主动的打招呼的。宁夏城东门的千总,就没有将彭峰等人放在眼里。没办法,彭峰只好亲自上前,和把守城门的千总说明来意。在通报了情况以后,众人各自拿出自己的告身文书,查验无误,才得以进入宁夏城。
作为宁夏镇的第一大城,宁夏城要比威镇堡、镇朔堡、平虏城之类的城镇,庞大得太多了。双方根本不是在一个位面的。站在宁夏城的东门,向西面看过去,只能看到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建筑,极力远眺,视线尽头,还是没有看到西门的影子。按理说,宁夏城的东门和西门,都是在一条直线上,是应该看得见的。由此可以想象,宁夏城到底有多么的庞大。事实上,在大明帝国的西北部,除了西安城之外,就是宁夏城的规模最为恢弘了。
以前,宁夏城里面生活的人群,主要是卫所的军户,普通的民户数量是很少很少的。后来,勃拜发动叛乱,有大量的军户参加,上头开始觉得宁夏镇只有军户是不行的,必须掺沙子,在里面安置一些民户,才可以避免军户们集体起来作乱。于是,在勃拜叛乱被镇压以后,朝廷大量的从陕西等地,强行迁徙民户到宁夏城来。
当时的陕西北部地区,生活条件的确很艰苦,大部分的民户也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处逃荒。搬迁到宁夏城去,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宁夏平原的自然条件,无论怎么说,都要比陕北要好。在万历三十年的时候,迁徙一度出现高潮,有超过二十万的外来民户,集体迁徙到了宁夏城极其周围地区。
由于外来的民户,基本上都是来自陕西关中,这使得宁夏城在很多方面,都像是小西安。比如说,陕西人喜欢的秦腔、臊子面,在宁夏城触手可及。因此,宁夏城又有小西安城的称呼。唯一有点不同的是,搬迁到宁夏城来的陕西移民,都改变了头裹白布的习惯。这里没有什么风沙,气候宜人,根本不需要裹头巾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