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日月当空照中华> 第九三五章 转攻为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三五章 转攻为守(1 / 2)

正如崇祯皇帝当初所设想的那样,宣府、大同这些边内相对安全的地区,最好的土地田产,都分配给了大同镇、宣府镇、山西镇以及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还有如今的近卫军第三镇、第四镇的有功将士们了。


还有其他大片大片相对不错的土地,都被来自南直隶等地的商人所购买,作为商屯,就近生产粮食,以换取盐引之用。


而那些来自山西、河南、河北乃至江淮地区应募屯垦的流民,绝大多数都是身无分文的赤贫百姓,根本没有钱财购买宣大的良田。


其中除了那些不愿远离故土继续出关北上的流民,与宣大总督府签订了定期劳役或者相对高额地租的契约,如愿以偿地分得了宣大边内的土地之外,大部分人则只能继续听任宣大总督府的安排,从杀胡和得胜口等地出关北上,分别前往武川镇守府和集宁堡一带,去获得完全无偿分配的草原土地。


也因此,除了归化城内外在时隔一年之后,再次有了人气之外,哈喇兀纳山口(大青山)北面,作为归化城北方门户的的武川堡,如今也聚拢了不少的人口。


除了武川镇守府所属的数千将校士卒之外,来自内地的汉人移民,在十月底之前就已经突破了万人大关。


而原本废弃已久的武川堡,如今也被重新整修了起来,武川堡新修的城墙内外,分布着一片片半地下的地窨子和棚户区。


武川镇守府镇守使刘天禄,跟在祖大寿的身边多年,眼下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机会,进入了崇祯皇帝的视野,成为大明塞北独当一面的一方镇守使。


所以,对于如今的这个机会,他是万分珍惜,自从受命之后,就很快率领麾下四千骑兵,北上武川堡驻守,并且开始从关内招募流民,北上哈喇兀纳上以北筑城屯垦。


如今差不多一年过去了,归化城以北百里外的武川堡一带(即后世内蒙武川县城),不仅围着武川堡筑起了一圈高大的水泥石头城墙,而且从武川堡往北,每间隔三十里修建一处墩堡,接连修起了三座,将归化镇的兵锋又往北推进了将近一百里。


而被封为武川伯的祖大寿,自然也不例外,封给他这个武川伯或者说封给祖家的世田三百顷,就在哈喇兀纳山以北的武川堡一带。


明制,一顷就是一百亩,三百顷就是三万亩,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啊!


即使是再荒僻的土地,别说给你三万亩了,就是给你一万亩,那也是很有诱惑力的了。


何况以祖大寿和祖家人的性子来说,朝廷既然封给了祖家三百顷的世田,那么他们当然要把归化城和武川堡附近最好的土地划给自己的家族。


所以,祖大寿也好,祖大寿的宗族家人也好,也都把归化城和武川堡作为了自己家族永久经营的地方。


祖家远在宁远和锦州等地的那些商铺商号也好,亲族奴仆也好,尤其是祖大寿自己这一支,在祖大寿得封武川伯世爵之后,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往归化城和武川堡迁移了。


有了归化城和武川堡附近三万亩的良田沃土,宁远城里的那点祖业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也因此,到了崇祯三年十一月末的时候,归化城这个地方虽然天寒地冻,寒冷异常,但是人气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相反,到处都是炊烟袅袅的样子。


土默川并不是漠北那样彻底的草原风貌,因为靠着哈喇兀纳山,这里并不缺乏冬季用来取暖的木材,当然也不缺乏伐薪烧炭的人。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