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日月当空照中华> 第九二六章 两个贵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二六章 两个贵妃(1 / 2)

崇祯三年十一月之后,大西北的局势,再次进入相对稳定的局面之中,而京师朝堂之上弹劾袁崇焕与李邦华的风波,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十一月初一的建极殿朔日朝会,崇祯皇帝为了避免朝议之上大臣们增加事端,以自己伤痛哀悼封藩兰州的肃王一家而罢朝不上。


而其他各种弹劾袁崇焕、李邦华的奏折,被司礼监转送到了乾清宫之后,也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在皇帝这里没有引发什么回音。


至于内阁首辅李国镨、阁臣兼礼部尚书徐光启,以及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朝中重臣,人人都在忙着皇帝安排下来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没人参与弹劾袁崇焕和李邦华的事件。


因此,这个不大不小的风波,在半个多月过去之后,自己就沉寂了下来。


宗室亲藩虽然尊贵无比,但毕竟是皇帝自己的家人,对于宗室亲藩失陷于贼手而罹难,若是皇帝本人并不怎么在意的话,那么其他人也不会追着不放。


毕竟如今的京师朝堂之中,实在是有着更多的事情,让这些大臣们关注了。


比如说,崇祯四年春闱的事情,如今又到了开始安排主考、副主考也就是总裁官和副总裁官,还有提调官、阅卷官等等相关官员的时候了。


对于朝廷上下的文官们来说,这个事情比西北的官军失利,可是重要多了。


因此,每到大比之年,特别是到了春闱的事情提上日程的时候,在大明朝的朝野之间上上下下的焦点,都会转移到这个上面。


春闱,也就是会试。


因为大明朝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会试,通常都安排在大考当年的春天三月里举行,所以又被称作春闱。


崇祯元年的恩科取士,转眼之间已经过去快三年了,因此到了崇祯四年的时候,照例又是大明朝三年一度的大比之年。


从崇祯三年各省乡试结束之后没有多久,就已经开始有那些距离京师较远的新科举人们,前往京师租住馆舍开始备考了。


而这一次的春闱,与大明朝之前的历届春闱还有不同。


经过崇祯皇帝的点头许可之后,由大明朝派在朝鲜国的常驻使节张溥上书提出的意见,最终得到了礼部与内阁的赞同。


经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一批朝鲜儒林士子,将第一次参加大明朝的北榜会试。


北榜录取贡士的比例,也将在崇祯元年恩科的名额之上,再为之增加十个。


大明朝的驻朝使节张溥虽然在上书之中将朝鲜士子夸得天花乱坠,但是大明朝礼部和翰林院的官员们却都相信,崇祯四年为北榜会试增加出来的十个名额,最后将惠及大明朝北方寒窗苦读的其他举人们。


因为大多数的礼部官员和清流言官们,都不相信朝鲜的士子们在四书五经方面会有多高的造诣。


也因此,对于开放朝鲜士子参加崇祯四年朝廷北榜会试,在朝野上下也就没有遭遇到太大的阻力。


崇祯皇帝恩准朝鲜士子参加大明朝的科举考试,让大明朝的南北士林感到新奇的同时,也让朝鲜的读书人为之欣喜不已。


而张溥在朝鲜国的声望,也因为促成这件事情而更加如日中天了。


跟随张溥在朝鲜创办复林书院聚众讲学的那些人,比如张溥的弟弟张采,还有原来的江南士林名流周钟、孙淳、李雯等人,也在大明朝廷的批复送达了朝鲜国之后,迅速成为了朝鲜士子们竞相追捧的名师。


本来就在朝鲜国中十分盛行的儒学,以及被张溥等人带去大明朝翰林院国子监刻印的正版四书五经,也在朝鲜国内风靡开来。


过去这些东西,只是在朝鲜士林之中小部分人才能掌握的经典,从此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开始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打开大明天朝仕途之门的金钥匙。


对于这个情况,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当然是十分乐见的。


虽然现在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但却开了一个好头。


有句话说的好,只要方向正确,就不路途遥远。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