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知道,他与荷兰人、西班牙人之间没有和解的可能。
而归附大明朝廷则完全不同,一来福建沿海的海上力量在与荷兰人的作战中损失惨重,剿灭海盗都不够,他若是归附过去,几乎肯定会被倚重为东南海上长城。
二来,归附了朝廷,麾下的弟兄们就有了一个光明正大的出身,不仅能够上岸光宗耀祖,而且还可以打着朝廷的旗号将海上的拦路抢劫合法化。
而最终促使郑芝龙在崇祯元年五月接受大明朝廷招抚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圣多明戈城的修筑。
崇祯元年三月,也就是公元一六二八年,西班牙人在社寮岛上的圣萨尔瓦多城修筑成功之后,随即正是鸡笼湾上岸,沿着鸡笼河往台湾北部平原地区推进,并在后世的台北与鸡笼交界处,开始修筑圣多明戈城。
这个事情的发生,令郑芝龙及其麾下大为惶恐。
因为鸡笼河是淡水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沿着这条河一路往西,不需要翻山越岭,就能够抵达台北盆地,而淡水港就在台北盆地通往西海岸的出口处。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西班牙人已经开到了郑氏兄弟的眼皮子底下了。
荷兰人来的比西班牙人早,但是西班牙人的野心却是比荷兰人大啊!
就这样,郑芝龙召集麾下骨干兄弟们一商议,很快就归附了朝廷。
这一次,收到了闽浙总督府关于东番岛如今情形的奏报之后,来自后世的崇祯皇帝,被这份奏报唤醒了许多沉睡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前前后后这么一梳理,不仅进一步明白了去年这个时候郑芝龙归附朝廷背后的客观原因,也同时明白了这一次朝廷开海虽然对郑家的利益有损,但郑芝龙却始终保持沉默的原因了。
不是他不想反对,而不是他不敢反对。
如果说这个时期大明朝上下的官员中,还有人对东南沿海的海上形势最为了解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非郑芝龙莫属。
背靠大明,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争夺东亚海域的制海权,从而控制通往日本的海上贸易,才是郑氏家族的最大利益所在。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把所有能想到的方面全都梳理了一遍之后,崇祯皇帝暗自悬了已久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世间的事情都是如此,有果必有因,有因就有果,这个规律谁也逃不脱。
如今的东番岛上,北有西班牙人贼心不死,不断筑城前进,南有荷兰红毛鬼虎视眈眈,一直试探着想要继续北上内陆。
在这个节骨眼上,郑芝龙不会,也不敢与朝廷撕破脸面。
因为他真正的敌人,不是远在京师的大明朝廷,而是近在咫尺,能够真正威胁到他郑家海上基业的荷兰人、西班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