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勋贵世家的祖上,多数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靠着赫赫战功起家封爵的,但是其子孙后代却完全没有了他们祖先的那种敢战善战的血性。
不仅丧失了他们祖先的血性,而且变得蝇营狗苟,毫无节操可言。
而这些人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北京的勋贵圈子里的襄城伯李国祯和南京的勋贵圈子里的忻城伯赵之龙。
前者面对李自成的大顺军毫无抵抗之心,大顺军刚到外城,负责守门的李国祯就打开城门,率军出城数里送上降表、跪地相迎,而且还是所有京师投降李自成的勋贵之中第一个上表劝进的明朝勋贵。
忻城伯赵之龙更不必说了,当多铎率领满清jūn_duì 抵达南京城外的时候,作为南京守备勋臣的他,与崇祯时的抚宁侯、弘光时的保国公朱国弼为首等南明勋贵,以及礼部尚书钱谦益为首等南明大臣,一起开门迎降,而是主动剃发出降,可谓是勋贵之中的无耻之尤。
这样的公侯世家,这样的勋贵武臣,你让如今这位早就知道了他们这幅无耻德行的崇祯皇帝如何能不愤恨?!
因此,即使崇祯皇帝明白李邦华话里话外的意思,但是对于这些只懂得寻欢作乐的蛀虫,这些唯利是图的猪队友,还是要下狠手整治,最好是能杀多少杀多少,而且是越早收拾他们越好。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杀了他们,才好腾出公侯世家的位置,将来封给真正战功赫赫的文臣武将,打造出一批新的军功贵族。这才是从根本上重塑大明朝的一条正确路子。
众臣看着崇祯皇帝陷入沉思,人人皆是静心屏气,唯恐打扰到眼前这位年少老成的皇帝。
良久之后,崇祯皇帝突然说道:“王承恩,你亲自去趟英国公府,把英国公请到这里来见朕。”
侍立在侧的王承恩领旨而出,带着一干心腹手下前往英国公府而去。
如今京师的勋贵世界,主要是以英国公、成国公、定国公三位国公为首,其中英国公府的地位,由于崇祯皇帝对现任英国公张惟贤的重视,所以显得尤为重要。
崇祯皇帝重视张惟贤,倒不是因为这个张惟贤有多贤良,多杰出,或者多有才,而是因为这个张惟贤与懿安皇后相善,也是当初天启皇帝驾崩之后,唯一一个敢表明态度坚定支持朱由检立刻入宫即位的勋贵武臣。
就冲这一点,不管这个人究竟怎么样,崇祯皇帝都不得不对他表示出高度重视的姿态来。
看着王承恩匆匆而去,崇祯皇帝收回思绪,接着对李国鐠、李邦华等人说道:“李国祯既然喜欢攀咬其他勋臣,那就由着他去。朕不怕事情大,恰恰相反,朕倒是担心事情闹不大。
“朕闻攘外必先安内。如今辽东暂稳,京畿太平,正是朕安内的好时机。”
说完这话,崇祯皇帝接着说道:“至于成国公私下非议朕躬之事,朕原本不欲深究,如今既然李国祯攀咬之人中有他,那么就将李国祯对他的检举状,转给他看。
“对了,还有东厂对他私下非议朕躬的记录,也一并转给他看。就说,朕或许确是冲主,但朕毕竟还是他的君父。替朕问问他可知臣子的本分。”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停下来又想了想,看着李国鐠说道:“这件事情,就由巩永固、方正化,陪着李爱卿你亲自去一趟成国公府吧。”
安排完了这些事情之后,乾清宫东侧的御书房中很快就只剩下了军机大臣李邦华和一众中书舍人及御前侍从武官了。
崇祯皇帝借这个机会将居庸关里后来发生的事情,比如处死刘策的事情,说给了李邦华。
李邦华听完之后心中大惊,但是事已至此,接下来该做的也只能是如何不留后患了。
好在孙承宗威望素著,而且建昌营总兵尤世威、三屯营总兵王世钦等人蓟镇大将,都是孙承宗使出来或者提拔起来的人,所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但是为了防止出现任何意外,李邦华还是请示皇帝同意,派中书舍人宋应星,连夜前往白冶城矿营驻地,知会如今帮着李邦华统带白冶城矿营驻军的参将李卑,以及坐营文官宋应昇整顿部伍,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