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才啊!”
正当蒋方震心里活泛的时候,想要乘着这个机会,不伤面子,有个台阶下,就顺势这么……
可没想到,朱葆三还不乐意了,为蒋方震叫起委屈来了。
“您别捣乱了成不成?”蒋方震心里抱怨道,耷拉两道八字眉,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要是他真看不上这个山地特战团的职位,至少也不会这么纠结了。尤其是,当蒋方震发现,这应该是从装备,到士兵,然后到战术,都是全世界范围内,一套全新的战术,心里已经是心甘情愿的,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面子问题,没人请他,自告奋勇,显得吃相太难看。
“也对,你在燕京已经是中将了,到了浙江老家,让你去当团长,我也说不过去……”
朱葆三也在使坏,这人老了,就喜欢作弄人。
偷偷的打量了几眼蒋方震干着急的模样,心里头早就乐开花了。心中暗爽:“原来这小子早就乐意,就是要个台阶下。”
这些其实王学谦早就已经料到了,从他第一次见蒋方震,对方表现出的那种眼神上的俯瞰芸芸众生的傲气,就已经有这种感觉了。或许他还看不出蒋方震的内心世界的最后的秘密,但他已经看出来,蒋方震已经染上了对jūn_rén 来说,最要不得的东西——文人病。
对于一个诗人、学者、甚至一个小学教师,文人的那种遇事犹豫不决的性格,也不算是多大的毛病。可有时候文人也会很果断,很冲动,因为一句话,就变得冲动起来,认为这是历史,国家,赋予他的使命一样荣耀。准备踏上殉道者的那种决然,这绝对是一个jūn_rén 最大的敌人。
而蒋方震的特殊经历,他虽然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个jūn_rén ,但他从军的经历非常特殊。
首先,他一所军校的校长,他没有权利掌握兵权。但是面对的是一群对未来,对国家有着很强烈使命感的青年军官校学生。
潜移默化中,蒋方震甚至连自己都会感觉不到,他从骨子里已经是一个文人,而不是一个jūn_rén 。
想要让他转变,就不得不让蒋方震认识到。个人的面子和国家利益相比;殉道者的誓言,和集体相比;文人夸夸其谈的使命感和强大的民族相比;都不过是一层薄薄的纸,捅破了,屋子还在,人也不会因为窗户纸上多了一个窟窿,而舍弃一间屋子。
也就是文人的思维,说白了。就是面子比天大。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前者是因为我的出现,这个国家将变得不一样;而后者,想到的是,国家需要,我就做什么。
这是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碰撞。
在现阶段的远东,民国,功利主义的诟病虽然很多。但远远要比理想主义更贴合实际的需求。这也正是王学谦的心里最为担心的,如果蒋方震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就绝对放不下他的那份矜持和高傲。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就会因为格格不入的性格,在内部造成巨大的矛盾。
这要让蒋方震手握大权了,再爆发矛盾。那么处理起来就会异常麻烦。
所以,蒋方震的问题上,用与不用,都让王学谦在处理上非常为难。
用。万一出问题了,怎么办?
将来蒋方震领兵一方,军事上的指挥还好说,王学谦也绝对不会相信,这位民国不可多得的军事专家,会连一个团,一个旅的作战指挥都会频频出错。实际上,回国之后,王学谦也研究过很多国内战争的案例,发现一个通病,战争失败的一方,其实大部分都不是指挥上的缺乏想象力,不妥当。在战争功亏于溃的那一瞬间,大部分领兵的将领都将士兵扔在战场上,而自己逃跑了。这才是失败战争的最大隐患。
而凭借王学谦对蒋方震的了解,这种事,蒋方震还真的做不出来。
既然最大的领兵隐患都已经消除了,那么对于蒋方震不能胜任军事主官的担心就已经降低到了最低点。
唯一担心的是理念,万一蒋方震发现,他指挥的jūn_duì ,正在朝着他不愿意看到的政府服务,这位仁兄会不会掉转枪头?
这才是最可怕的。
为了消除这种可能性,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蒋方震性格上的棱角,不动声色的磨掉一些,时间长了,或许这种担心也就不存在了。
而放着这么一位军事天才,不用,连王学谦都会觉得是暴殄天物。
所以,王学谦就求着朱葆三,故意设下这么一个局。试图改变蒋方震站在边上,孤芳自赏的性格,融入进整个集体中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俗称,洗脑。
可蒋方震也是一个聪明人,弄得太露骨,他自己会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