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大秦帝国风云> 55、血战尧山(12)之赵国铜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5、血战尧山(12)之赵国铜钟(1 / 2)

在中国古代并不太文明的传统中,女子或外戚干政历来是受人诟病的。许许多多的王朝甚至制定法度、设定各种条条框框,竭力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先秦更早期的时候,有些诸侯国的太子被立,其母就会被赐死,这就是极端的例子了。


赵国王后赵香君为了儿子的未来,受到郭开处心积虑的鼓动,毅然命人去敲响了赵国王宫门前的铜钟,而敲钟的人正是郭开。


赵王宫门前的这口锈迹斑驳的铜钟可是来历非凡!它悬挂在一个巨大凉亭里的青铜横梁上,使用粗壮的杉木作为支撑,敲钟的铜柱被铁索悬挂在另一根青铜横梁上,推动铜柱撞击铜钟就能发出震耳欲聋、荡气回肠的轰响,悠长、沉重的钟声可以在整个邯郸都城回荡。铸造这口铜钟所使用的青铜,全部来自当年赵国邯郸保卫战缴获的秦军武器,其重足有三千斤,上面用图形积淀和记录着当年邯郸军民拼死抵御秦军的那一段悲壮历史。


此警钟鸣响,就是国家要面对战争来临,全城的百姓都会引起警觉,百官闻声要立即赶赴王国大殿前听命。


赵悼襄王正在寝宫歇息,闻警钟长鸣也不敢怠慢,急忙引着手下臣子赶赴大殿升座,百官也络绎到来。君王问道:“是谁人敲响钟声呀?”


百官面面相觑,并无人肯答言。


赵王后挺胸抬头地出现在殿前的石阶上,气度非凡地回答:“正是本宫敲响了王国殿前的警钟。”


赵悼襄王哭笑不得,“原来是王后你!--你不在宫中好好歇着。来敲钟干啥?有事情派人先来通报本王一声也行呀?偏偏要胡闹,惹得本王和群臣虚惊一场。”


那赵王后踏步走上大殿。郭开未得允许不能上殿,就在殿前阶下候着。百官见了王后纷纷跪伏施礼:“给娘娘请安。”


赵悼襄王心里有火。当着百官又不便发泄出来,只得拱手问候。“爱妃赐座吧,汝敲钟所为何事?”


赵王后香君:“王上,本宫听说秦人已经攻入了赵国北方的腹地,井陉关失守、石城陷落,北方的龙邑、唐地、上谷频频告急,那么大王为何还不快快发兵去救援呢?还要在战与和之中犹疑不决,这不是奇怪的事情吗?我听说宗庙里供奉的斧钺,最近被人偷窃走了。国中遗失一两件兵刃。这算不上什么。社稷若是遗失了不屈不辱的血性,才是更加致命的事情呀。当年邯郸抗秦的艰难时刻,妾身只是一介歌女,依旧用琵琶给挺立在城头征战杀敌的武士们弹奏鼓舞士气的音律。无数的民众宁愿自己饿死,也节省出军粮给饥寒交迫的军士。赵国为何经历数度劫难而不亡?就是因为赵人有着慷慨不屈、不甘受屈辱、舍身而斗的血性品格。所以,本宫要来敲响钟声,恳请大王力主反击!”


朝中的主战派们见状顿时得到欢欣鼓舞,纷纷上前要求讨敌出战。


其实,赵王心中也是有底气的。秦将张唐、辛胜攻击的龙邑、孤、庆都都是赵国的战略要地。那里城池坚固、粮草囤积,外围还筑造有坚固、蜿蜒绵长的数道长城,秦军是没那么容易攻破的。彼时,赵国在井陉关内附近构筑了大量作战工事。主要就是用来迟滞敌军的许多城墙屏障,这些城墙纵横交错、一直横亘到东部的燕赵边境。那么,赵国下大力气修筑这些并没有多少驻军来守卫的城墙有用吗?


原来。这些城墙都是修建在河岸或山口,均是易守难攻的地段。井陉关口附近的平原上也修筑了一些纵横交错的棋盘式矮墙。这就是古代工程浩大的赵国国防工事。先秦赵**队的野战能力不如秦军的重甲防御和战车冲击,守备能力倒是不逊色于秦军。秦军要发挥出战斗力。也必须列阵出击。这些修筑在井陉关口附近城邑纵横交错的矮墙,就能发挥作用、限制秦军军阵的实力发挥,这也是因地制宜、久经两国战事而总结出的经验。


秦将张唐、辛胜引军入关后,也没有南下,因为他们也知道越往南接近邯郸,赵**队抵御的强度也会越大。两人想的是趁着赵国在上党新败,搂草打兔子,攻取几个井陉关附近的城邑,再占赵国一把便宜。另一方面也能先行打乱赵国来年欲要发动的春季攻势,还能阻绝晋北秦军的物资补给、有利于不久之后消灭盘踞晋北晋阳、代郡、附近雁门的李牧军团。


而赵王原来想的是:要防范秦军越过滏口径袭击邯郸,至于北方国土已经在战时调兵遣将、有所防御了,量秦军出动出兵也讨不到多少便宜。寒流即将南下,那只秦军也撑不了多少时候就得乖乖退回去。也就是说,赵王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国都邯郸的安危,所以才对反击北方的秦军迟疑不决,况且还有和谈的选择。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