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满的笑意,亲自上前将李恪扶起,拍着李恪的手臂笑道:“我儿辛苦了。”
李恪起身,将手中的马缰递到了李世民的手中,对李世民道:“借父皇神威,此马已然降服,儿臣向父皇交令。”
李世民从李恪的手中接过马缰,看了看李恪,又看了看李恪身旁的白马,把马缰又重新塞回了李恪的手中,对李恪道:“此马既是你降服的,便赠于你了。”
李恪忙道:“此马乃薛延陀进贡父皇之物,儿臣岂敢贪据。”
李世民摆了摆手笑道:“此马乃当世神骏,自当驰骋疆场,威震八方,朕已为人君,自再无军前临阵的机会,此马若是放在朕的手中,养于内苑也是可惜,不如便交由了你。”
李世民少年从戎,行伍出身,故而好马,而如今李世民已为皇帝,坐拥四海,自不必再如少年时那般亲临两军阵前,这马到了李世民的手中反倒没了用武之地,故而李世民便也就赐予了李恪。
李恪手中紧握马缰,对李世民道:“谢父皇赐马,儿臣自当秉父皇之志,为父皇定鼎海内,扬我大唐国威。”
李世民诸子,韬武略真正与李世民相像的唯李恪一人,李世民看着身前站着的李恪,英气勃发,丰神俊秀,仿佛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不禁也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朗声笑道:“我儿英果类我,甚好,甚好。”
英果类我四字,于李世民而言,只是对爱子的赞许之语,并无他意,但这些话传到了群臣的耳中,却有了其他的味道。
李世民不是常人,他是皇帝,如今太子失德,声望大不如前,李世民这个时候在天下人面前说出了这四个字,是否又意味着其他的意思呢,不必李世民多说,群臣自有揣度。
李世民之言一出,群臣中许多人看向李恪的眼神已然不同了,李世民先是赠马于李恪,而后有言英果类我,是否是有意使李恪承其之志,立为储君?
李世民之意自不易揣度清楚,更无人敢去问询,可听在有些人的耳中却很不是滋味,原本还在作壁上观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脸色便难看了许多,但偏偏他们面对如此情状却又无能为力。
李泰宽胖,上马尚且不易,更遑论驯马了,李承乾自问也没有这份本事和胆量,方才大度设叫嚣,他们能做的只是言辞呵斥,但真正能为李世民分忧的只有李恪,而他们也只能干看着。
李恪手牵着白马,忽然想起了什么,对李世民道:“此马既是父皇所赐,儿臣还请父皇赐名。”
李世民看着正值少年,一身胡服,牵马立于眼前的李恪,胸中顿时升腾起一股子豪气,对李恪道:“你是行伍出身,少时又曾助朕北伐突厥,这马便就叫定北吧。”
李世民在这个时候,为李恪的战马取了这样一个名字,自是另有深意。
李世民说着是为李恪突厥之功,但如今突厥以平,大唐北疆能谓之为患者,为薛延陀而已,李世民为李恪战马取的“定北”之名,定的是谁,意在何处,不言自明。
李世民的话已经是明着在警示薛延陀了,大度设听着李世民的话,脸色顿时难看了下来。
而就在此时,李恪也应景地摸了摸“定北”的马头,低声道:“来日若有机会,我自当与你同往北疆,平我大唐北患,还我海内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