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修真>重生之神级学霸> 第1320章 瑞典严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20章 瑞典严打(1 / 2)

为了抢时间,杨锐就在斯德哥尔摩警局的一间会议室里,开始了瑞典pcr实验室的里程。


这也是全世界第一间专业用于警方侦破案件的pcr实验室,未来的教科书里应当会有所记录。


休斯顿等教授,不管愿意不愿意的,也都得陪着杨锐在这间临时实验室里工作。


他们也能想到实验室的意义,事实上,当第一批dna鉴定完成,众人看着杨锐在一封封的鉴定书上签字的时候,全都意识到了这间实验室的意义。


“我们会将他们全部逮回来的。”阿克曼警官等着杨锐全部落笔,信誓旦旦的说。


杨锐点点头,道:“请警官们注意安全,我们还有更多的任务呢,别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事情上面。”


“我们明白的,谢谢杨先生。”阿克曼的语气尊敬无比,就他们现在拿到的名单,破获的旧案的数量已经比一个警察局整月破获的还要多了。


黄金时期的破案率是难以想象的。


想想也能理解,对于86年的世界,或者说,对于86年的罪犯来说,通过pcr做的dna鉴定,简直是堪比ufo的黑科技。


实际上,比ufo还要黑科技。


ufo除了是“圆形”这一点有点令人难以理解之外,其他部分都不太难懂,见过飞机的普通人都不会觉得奇怪。但是,dna鉴定是什么鬼?pcr又是怎么回事?如今全世界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罪犯们更是如此。


谁能想到,当你在夜深人静之时,蹑手蹑脚的潜入几个月前潜入的博物馆,手上戴着方便活动的手套,脚上穿着软底消声的胶鞋,好容易将名画偷走,出卖你的竟然是一根头发?


简直是荒谬。


即使有需要比较的麻烦在里面,dna鉴定依旧会在开发之初发放异彩,就是进口100个福尔摩斯,对于瑞典的帮助,也不会有一台pcr机来的有价值。


“以后的生物学的学生,只要学到pcr,就得知道杨锐先生的名字了。”休斯顿半是恭维,半是羡慕。


“学到dna的学生,也得知道杨锐先生的名字。”旁边的学者赞同的道:“我们以后给学生讲pcr的应用,讲dna的应用,大概都少不了介绍杨锐先生的工作了。


“介绍我的工作,也不是什么坏事吧。”杨锐笑呵呵的将他们的埋怨给塞了回去。


开创世界上第一间警务pcr实验室的名头,也只有与杨锐的pcr创始人的身份并列起来,才有名留青史的可能。单单将这个荣誉交给休斯顿他们,是没有这种价值的。


再者说,杨锐也没有交出的必要。


他们只是想要一间pcr实验室而已,不管是向瑞典警方提供帮助,还是让斯德哥尔摩警局花大价钱建立实验室,依赖的都是杨锐的面子。


换言之,是杨锐数年的学术生涯和社会工作,积累出来的名望,以及他在瑞典期间的操作,才有可能建立起这间实验室,杨锐答应后续将实验室交给斯德哥尔摩大学运营就不错了,开创者的位置,他们是没有资格拿的。


而这份开创者的声望,大约又能刷出不小的成就了。


休斯顿等人之前还有点意识不到,杨锐却是知之甚深。


放在二三十年后,哪个案子没有点dna证据,公诉方都得坐立不安。


这样的成果,说不定真的就留在教科书上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留在教科书上,差不多就等于名留青史了。不管是作家也好,自然科学学者也罢,谁能在教科书上有一笔,有一段,甚至有一章,那都是相当困难的。许多国家的教科书并不统一,但是,能上教科书的,反反复复其实就是那么多人,超脱不到哪里去。


社会媒体和专业著作的档次就低了,社会媒体的记录价值微弱,专业媒体的纪录往往局限于专业领域,都是算不得青史的。


而在此之下,其实还有第三个档次,通常是附着于物的人名,比如某某建筑的设计师,某某雕塑的创作者,某某事件的发起者。当然,鲁班、罗丹或者陈胜吴广又是另一个阶层了。


对于学者们来说,将名字留在教科书上,不仅有名气上的考虑,更有现实主义的考虑。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