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京华风云> 189章草原变局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9章草原变局1(1 / 2)

“快看!快看!草原大捷,晋军击溃来犯之敌!”“蒙军第一师全军覆没!”“锡林郭勒盟被晋军占领,德王逃跑了!”几名报童在南京的大街上高声喊叫,顿时吸引大批人上来疯狂购买。人们一边看报一边高声议论,大街上出现欢乐的场面。


此时,在南京总司令部里,蒋介石站在巨大的军用地图前长久无语。也许是受到了某种刺激,也许是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此时,一位幕僚上前进言:“真是出乎意料,想不到晋军的骑兵部队如此强悍,一举击败了蒙军四万多人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晋军第一骑兵军至少有七八万之众。一个骑兵军如此这般,那嘛其他部队是否也是数量大大超编,这一点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另一位幕僚接说:“看样子对内蒙草原的措施我们要有所改变,否则我们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蒋介石转过身来果断说:“立即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对第二集团军全体将士进行通令嘉奖,尤其是对晋军第一骑兵军进行通令嘉奖,并奖励现大洋100万元。所有参战校官以上人员提升一级。第二师师长鲁大虎授予上将军衔。”


蒋介石接说:“以国民政府名义,督促以四王子为首组建内蒙自治政府,并屡属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并责成四王子殿下组建蒙古独立骑兵师,并纳入国防军序列,四王子本人授予上将军衔。”蒋介石一口气封官许愿,其目的就是拉拢人心。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晋军的日益强大,凭着他精明的政治嗅觉,同时也看到了草原战略的军事价值。


一名幕僚趁机又说:“中央政府是否对日本人态度强硬些,现在民众呼声日益高涨,如果国府不有所变态,恐怕说不过去。”另一位接说:“应该抓住日军轰炸机轰炸我贫民的野蛮事件大做文章,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并通过国联对日本政府进一步施压。”


蒋介石沉吟一下说:“责成外交部会晤日本驻华大使,并提出口头抗议,但是言辞不要太激烈,我不想进一步激怒日本人。另外,要在国联身上下功夫,不断揭露日本人的阴谋,同时表明我们的态度。”蒋介石心里非常清楚,现如今对日本人提出任何抗议,都不会有任何结果,其目的就是扰乱日本人的视线而已。对于日本人的挑衅,能容忍还是尽量容忍,攘外安内的策略不能变,一切必须围绕这个中心。


国民政府对日本政府提出的抗议,日本政府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根本没有当回事。日本人大言不惭说,这是蒙古草原、蒙古人民自发的行为,和大日本帝国没有关系。欧美各国的态度很暧味,其媒体只是报到了草原战事,不加任何评论。唯一反应强烈的是苏联政府,塔斯社发表文章,并对粉碎蒙古分裂势力的进攻大家赞扬,同时对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蒙古人妄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进行抨击。虽然苏联政府没有指名道姓,但是世人谁不知道指的是谁。


苏联政府不遗余力声援中国政府,关键的原因是考虑自身的根本利益,那就是被苏军控制的外蒙草原。一旦内蒙草原落入日本人之手,哪嘛外蒙草原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局,这是苏联人最担心的。另外,日军野蛮的夺去了中东铁路也是原因之一。


表面上看穆亚平是山西第三号人物,但是蒋介石心知肚明。这次他颁布的嘉奖令并没有涉及到山西政界、军界任何重量级人物,这里面自然有玄机。如果重点奖励阎锡山,哪嘛其他几位会更加离心离德。虽然阎锡山堂而皇之是山西一号人物,但是蒋介石已经知道了他已经失去了对jūn_duì 的有效控制。


如果通过此事大战旗鼓拔高穆亚平,这个山西军界的实力派,又名不正言不顺。他不想通过此事为穆亚平扬名。出于这种心态,蒋介石干脆不予表彰。但是蒋介石对于穆亚平的关注又跃上了一个等级,日后这个强有力的人物,必将桀骜不驯,如何为己所用才是明智之举。没有办法,对山西的任何举措,都是隔靴搔痒,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日益壮大的山西势力没有任何办法。


山西太原晋军司令部,穆亚平手里拿着南京政府通电嘉奖令,对在座的各位说:“蒋委员长这次很明智,内蒙草原巨大的军事价值,他比谁都清楚。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组建蒙军骑兵师刻不容缓,没有想到蒋总司令的举措和我们的计划不谋而合,怎么样看出蒋总司令不简单了吧!也好本来我们要上报南京政府,现在反而省事了。”


就座的阎锡山,望着穆亚平那张自信、豁达、乐观的面孔暗忖:此人总是充满信心,好像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或许这来源于对一切事物的驾驭能力,忽然之间他心底升腾起一丝佩服之心说:“穆老弟,实不相瞒,本来我对这场战役心存恐慌,想不到你老弟眼花缭乱的帷幄,酣畅淋漓的击溃了来犯之敌。最令人称道的是,全歼蒙军第一师,重创蒙军第三师,并偷袭和炸毁日军机场。不瞒各位,我闫某自认即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魄力。穆老弟,为兄的甘拜下风,今后就看你们的了!”这番真切表白,阎锡山说的是实话。无论从哪个角度和穆亚平相比,与之相争的心思日渐淡薄。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