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如果胸腔闭式引流术起不到缓解肺不张的作用,治疗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因此临床上治疗很难一次见效的气胸,多见于肺部病情更复杂,胸腔闭式引流术之后一直继续有漏气症状的患者,这样的病例当然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多
见。
大家见着床上躺着的是个七老八十的老人。
家属看到医生们停下说话早竖起耳朵窃听,显然家属早在烦恼家人的这个病。
难治性气胸会让病人病程长,给病人和家属身心经济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怕的。
所以在临床医学上更准确的定义是:最怕的应该是难治病而不是什么一时的重病。 家属焦急地走上来主动插入医生们的谈话,说道:“方主任,您说的我爸大概一个星期能拔管,现在是第三个星期,什么时候能拔?不能拔,我爸出不了院怎
么办?”
“我不是和你解释过了吗?老人康复是比较慢的,如果再不行,病人需要转到上面医院去。”
“转到上面医院去做什么?做手术吗?我爸能做手术吗?”
是,外科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伤口始终愈合不了,打开再缝呗。
只是不是所有病人有这个身体条件能承受起外科手术。
方主任一脸难言了。
家属的情报搜集工作是没错的。
“单孔胸腔镜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一群首都来的同行想起谢医生的新技术,个个暗下讨论起来。
单孔胸腔镜只需做局麻,这样的手术这老人应该是能承受的。问题需要把病人转到首都去治?路程太远了,救护车转运不了。
让病人坐专机去?病人家里俨然没有这个经济条件。 “不需要急着做决定的,等宋医生来了再说。”谢婉莹医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