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玄幻>晋仙路> 第39章 为谁风露立中宵(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 为谁风露立中宵(下)(2 / 2)

为什么她在这?她在这站了多久了?她在这儿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是否在仰望星辰,是否在思念某个人?她只是今晚如此,还是夜夜皆然?


李晋眯着眼,仰头望天,寻找着漫天繁星,想要找到林悦瑶凝神遥望的那一颗。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不知为何,这句诗跃然于脑海中。李晋只觉胸口有一点隐隐发痛,可是却又不知道为什么会痛。茫然中,这一点疼痛逐渐扩大,数个呼吸后竟然痛彻心扉。


李晋心知这是因为心气郁结而导致经脉堵塞,真气不畅,便马上排开杂念,立在原地调息。


忽然间,那晚他与张继学的问答不知从哪个回忆的通道进入了他的意识当中。当时他问道“师伯,小说里总说,天道无情,修士若想修炼有成,就要消除七情六欲,才能接近天道。可是我总觉得,你和师父都是感情很丰富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张继学回答说:“圣人同于人者,五情也。异于人者,神灵也。练气,神通,金丹,再往上才是神灵。如果你能自己把这个问题弄清楚,那么从练气境直到神灵境之间对你而言再无瓶颈了。”


对张继学的回答,李晋事后去问了下百度,“圣人同于人者,五情也。异于人者,神灵也”这句话应该是出自魏晋时期的天才玄学家王弼。原文应是“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


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如果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圣人照样有喜怒哀乐,圣人胜过众人的只是“神明”。因为圣人的五情与众相同,所以遇到重大悲喜事故时,圣人的情绪也会有相应的反映。只因为圣人能体验“自然”而贯通“无”的道理,所以不会因此丧失理智而有过分行动。如果仅仅因为看到圣人不被感情牵累,便谓圣人没有哀乐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


李晋觉得自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圣人也是有七情六欲滴,只是圣人呢比较聪明,看得开,不会被七情六欲困扰。


然而问题是,张继学的话中,将原文改了一个很重要的字:即将“神明”改成了“神灵”。


这是纯粹为了将这句话适应修士的“神灵境”而做的改动,而实际意义没有变化吗?可这句话能够理解、甚至能够做到的人都有很多,凭什么能够“把这个问题弄清楚,那么从练气境直到神灵境之间对你而言再无瓶颈了”?


或者,张继学只是借了这句话来表达另一个意思,用“神灵”取代“神明”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更深远的含义?


还有,原文是“茂于人者神明也”,意思是圣人比人厉害的地方,就是“神明”。张继学的话是“异于人者神灵也”,意思是,圣人与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神灵”。


这是单纯的口误吗?还是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神灵”是圣人(天人阶高手)才有的,而普通人没有?


这该死的“神灵”究竟是什么?我好想快点得到!这样就不会因情所伤,因情所恸!


李晋调息了一阵,直到日出东方,才恢复了一点元气,胸口的疼痛也消除了。于是他下山,直接打的士去了林情的练功房,进门后扯了块地毯往身上一裹,倒地就睡。


睡了两个小时后,李晋被闹钟叫醒,只觉饥肠辘辘,浑身上下半点力气也没有。头脑仍处于混沌的状态,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继续用地毯蒙着头再睡一分钟……可是一想到张继学和吴轻蔓的要求,他还是咬咬牙,硬撑着打电话叫了外卖,便静静地坐着恢复元气,一边规划接下来一天的安排。


时间紧迫,这阵子练剑得搁置了,李晋决定上午先修炼一阵真元,下午再参悟一下法术,3点前赶回云麓宫继续学习仙文。


一想到学习仙文,李晋仍心有余悸。可是比起看到林悦瑶时的那种心痛,李晋宁愿选择前一种。心理学说,“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李晋觉得心真的是一种独立的功能。因为精神上的痛,远远比不上心里的痛!


这时,左腕上的大庶长之镯似乎在昭示着自己的存在似的,又灼热了一下。李晋低头查看,只见“攻”“纳”“取”三个字上散发着淡淡的黄芒,似乎在提醒自己收获的时节到了。


昨晚因为苏珲的事刺激到了张、吴两位老师,他们顾不得旁观李晋开启大庶长之镯,直接令李晋投入修炼之中。


现在一晚上过去,压抑住的好奇心又涌了上来。夜长梦多,不如现在就将大庶长之镯开启,说不定其中有能帮助修炼的好东东呢?


李晋只犹豫了片刻,便下定了决心,真气流转,手指向“取”字上按下去。


(好困……各位晚安)</dd>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