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竞技>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第两百四十节 请君入瓮(3)【第一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四十节 请君入瓮(3)【第一更】(1 / 2)

第二天,李成再次穿着一身方士服,来到了闹市口。


昨日听过他的故事的人,大凡有空的,今日都一个不差的早在那里候着了。


甚至还有人带着朋友一起过来等候。


谁叫这个时代,就连列侯都没有什么太丰富的娱乐活动?


于是,今天的听众比起昨天还要多上许多。


一天的内容讲完,恰好卡在哪吒自杀,剜肠剔骨,断臂剖腹处。


“先生,再讲一会吧…“”,一个读书人打扮的男子拉住李成的袖子,恳求道:“哪吒难道就此死了不成?”


“是啊,是啊!”很多人都符合着:“三太子虽然顽劣,但终究是个孩子,血气方刚,就此死了,岂不是可惜?”


在此之时,太子,这个名词并非是专职皇储。


公侯列卿诸侯的世子,也是叫太子的。


甚至就是一般豪强望族家的世子,也可以叫太子,并不是皇储的专用。


因此,人们对哪吒的反应,跟后世大不相同。


甚至有人觉得,哪吒实在有些不孝,身为儿子,怎么可以指责父母?


但总的来说,这个故事讲到现在,称得上已经进入一个高潮了,各路神仙纷纷出现。


而纣王倒行逆施,追求奢华的享受,酒池肉林,同时用炮烙之刑对付敢于直谏的士大夫,更是让许多读书人恨得咬牙切齿。


读书人,是士大夫的预备,负天下之重望,岂能任由昏君如此摆布?


而故事里的周文王形象更是让读书人们一个个点头称是。


真正的明君,就该是这样嘛……,当然,最好是跟国初的孝惠天子那样,垂拱而治,当今装饰品最好……“……国家大事,还是应该由士大夫来操办!


当然了这仅仅是读书人的想法。


大部分的听众,都为这个故事着迷了。


他们感觉,这似乎好像就是真的,一个真正的,被掩埋在岁月中的〖真〗实历史。


“难怪读书人总说三代之治,三代之治………”,一个走贩叹道:“原来,在三代之时,天上的神仙会出现在人间,我算明白了为什么彭祖能活那么久了“……,想必是当初吃过什么神仙的神药,仙酒!”


彭祖是传说中一个超级长寿的长者,有传说他活了五百岁。


“当初齐人李少翁,难不成真的活了几百岁?”另外一人在旁摸着头想着。


看着乱哄哄的人群,李成现在已经开始适应这种状况了。


他拱拱手,道:“诸位,在下昨日就说过了一天讲多少,是有定数的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否则,就是逆天而行!”


然后他就挤开人群,坐上一辆马车,消失在人海中。


一连四五天,李成都是这样重复着。


虽然,每天讲的内容越来越少。


起初,可能一讲就是一个时辰,但到了最后一天却只讲两刻钟了。


但听众却是越来越多。


最开始,不过百余人在听,但,故事讲到第六天,前来听讲的人已经超过了千人,一大早开始,这些人就自备坐席,在闹市口等着,翘首以待。


而通过口口相传,《封神榜》的故事也渐渐开始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中传了开来,孩子们最是喜欢这种故事,一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以后,不少孩子都开始吵着闹着要带个项圈缠两根布条去当哪吒。


负责长安治安的京兆伊、执金吾,右扶风以及水衡都尉衙门的官吏,见到这么多人聚集,全部都浑身打了一个冷战,赶紧带人过来。


过往的教训告诉他们,民众一旦开始聚集,就意味着要出乱子。


而在长安城里,若走出点什么乱子……他们全家的脑袋加起来都不够砍的。


这些人战战兢兢的带着手底下的差役,到了闹市口,一问,才松了一口乞“原来是个方士在这里说故事…“”一个官员拍了拍好不容易才安稳下来的胸脯。


对于官僚来说,只要不出事就是最好的消息。


当然,他也开始好奇了起来。


那个方士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竟让长安人如此追捧,这么早就带着坐席在这边等着了,而且,来的人越来越多,看样子,很快就能把这条街道给堵死了!


这个官员还发现,在前来听故事的人,甚至还有三三两两的读书人。


有些读书人,甚至是坐着马车,带着许多竹简赶来的。


“诸位,你们这是?”这个官员走到一个正从马车上搬着竹简下来的读书人面前,问道。


“尊驾有所不知,每日在此讲故事的那个方士所说的事情,很有意思,只听一遍,实在是太遗憾了,因此我等便决定将之抄录起来,回去以后再继续看!”这个士子见问话的是一个官员,便拱拱手,施礼答道。


“真的有意思?”官员摸了摸下巴:“也罢,索性今日无事,便在这里听听故事也不错……,反正,吾走出来巡查的……在huā街柳巷也是巡查,在这里也巡查,“…”


一念至此,这个官员就招呼着手下去给他找个席子来,自己则仗着官员的身份,抢占了一个最好的地段。


一个时辰之后。


今天的故事讲完,那个方士轻飘飘的离去。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官员却还在故事里回味:“说的简直跟真的一样!”


今天的故事,已经讲到了比干被纣王挖心,恰是人民群众最喜欢听的桥段之一。


只是,只听到了中间这么一点,未免太不爽了。


这个时候,他发现,许多似乎跟他一样,只在个天才听了一部分的人都在围着几个抄写的士子。


他一拖大腿:“我怎么没有想到?”


于是,也顾不得体面,自个亲自动手,也参与到了其中。


那几个抄录了故事的士子顿时急的大叫起来。


这些文字,可是他们辛辛苦苦才抄录下来的,自己都还没看呢?怎么舍得借人?


但是,那些已经对这个故事入迷的人,如何肯放过?


最终,相互之间推推搡搡,不欢而散的情况也是有的。


不过,这个官员却是运气不错,他找的那个士子还算好说话,他则仗着官方背景挤掉了其他的竞争者,最终付出了一百钱的租金,从那个士子手中租到了那十几卷写着前面故事的竹简。


就这样,这个最初只在民间才有影响的故事,慢慢的朝官场渗透。


远处,张恒看到这一切,嘴角笑了起来。


事实上第一个用竹简开始抄录故事的士子,就是他自己……


当然,这些都只是铺垫,为烘托气氛而进行的铺垫关键就在于,刘弗陵跟刘彻的会面。


张恒的眼睛,越过未央宫的宫墙,看向了那朱红墙壁之内的地方。


刘彻此时,正好行走在未央宫的宫殿走廊之中。


冬天的尾巴,此时虽然依旧有些残留。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