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和建奴达成了议和使得双方罢兵,辽东不再是朝廷的财政无底洞,自己五年平辽的海口就算是在皇上那里销了号。
至于今后建奴再反也好,不反也好,算是和自己曾经的信口雌黄没了关系。虽说袁崇焕自己都自己的这套说辞有点儿强词夺理,一根筋的崇祯并不见得会认可,但现在也只能先这样聊以自慰了。
可通过几个月来双方使者紧锣密鼓的交涉,建奴要求的议和条款中有一条却让袁崇焕很恼火,就是要求大明想要议和就必须裁撤毛文龙的东江镇。
其实就袁崇焕个人而言,裁撤掉那个跟他即分权又分饷的东江镇,袁崇焕是一百个举手欢迎,只是他袁崇焕当不了这个家。
袁崇焕和后金议和的事情崇祯皇帝虽然知道,但议和本身却仍然是见不得光的事情,好面子的崇祯是不会承认自己曾授权袁崇焕和建奴议和的。
并且东江镇是朝廷在册的军镇,其在建奴后方的牵制作用颇受朝中大臣的看重,裁撤是不可能的。
袁崇焕直接向皇太极表示自己没有权限裁撤东江镇,上报朝廷裁撤东江的奏章亦被直接驳回,并且朝廷为此还专门派员训斥了袁崇焕。
又经过几番交涉后,后金方面一看指望大明裁撤东江绝无可能,就私下里给袁崇焕提了个建议,东江镇裁撤不了的话,那就只除掉毛文龙个人亦可。
袁崇焕听到这个提议,好悬没有气死!后金这是把自己当什么了?简直是当成了他皇太极的臣子。
要知道,袁崇焕是个极端自负的人,放眼整个天下,能入得了袁崇焕法眼的人物可没几个。他自诩甚高,自认自己是大明的栋梁和忠臣,怎么可能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并且毛文龙本人是平辽总兵官、钦赐尚方宝剑、加封左都督,正儿八经的一品大员。比袁崇焕自己的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的正二品还要整整高上一级,亦绝不是袁崇焕可以擅杀的。
随着袁崇焕的一口回绝,跟后金的议和就陷入了僵局,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也不见后金有任何松动的意思,袁崇焕开始有点儿着急了。
人一着急就容易自己给自己找借口,眼前袁督师就是如此,他把后金的提议仔细思考几天后,逐渐觉得除掉毛文龙并不见得是个坏事儿,更不是叛国。
袁崇焕早就看毛文龙不顺眼,两个人的关系也搞的很僵,过去东江镇的粮饷是由山东的登、莱发送,不归袁崇焕管,毛文龙也不尿他的,自袁崇焕兼管登、莱后,两人没少为粮饷的事情闹冲突。
并且东江镇的存在分润了不少朝廷对关宁军的关注,抢了很多关宁军的风头,更因为东江军的存在分散了朝廷的粮饷去向。
其他都是空的,但是东江分润了朝廷的银子和粮饷,这可是赤裸裸的直接利益,袁崇焕作为关宁军的代表当然希望朝廷裁撤掉东江军,把所有辽事的粮饷都划归关宁军。
在袁崇焕看来,不但东江军早就该裁撤,毛文龙更是早就该杀,他生性狂傲,佣兵自重要挟朝廷不说;还侵吞粮饷,任人唯亲,致使其部下将领大部分都是毛姓之人或是改姓毛的义子义孙。
毛文龙为了多索钱粮,还多次借攻击打朝鲜境内的后金驻军的名义,带兵进入藩属国朝鲜境内,胁迫朝鲜给他提供粮饷物资,朝鲜方面如果没满足他的要求,毛文公就纵容军兵在朝鲜境内抢掠。
毛文龙的这些土匪行径,使得藩属国朝鲜非常不满,曾多次派员前往京城向大明皇帝哭诉。在袁崇焕看来,朝鲜同意后金军驻扎在境内,是因为不得已,岂是毛文龙这一介武夫借此欺辱藩属国的理由。
袁崇焕越想越多,又记起在天启年间时毛文龙曾拜魏忠贤这个阉货为义父,更是完全丧失了做人的气节。去年又发生毛部假冒海盗剽掠商船事情、简直和盗匪无二!
且近几年毛文龙的东江镇向朝廷索要的粮饷越来越多,却没什么战果,更可气的是,东江镇的粮饷还不许经自己的手,毛文龙竟然要求朝廷直接拨付他,在袁崇焕看来,毛文龙靡费帑币不说,还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毛文龙还不愿意接受文官的监督节制,拒绝袁崇焕推举的监军进驻东江镇,他在东江镇生杀予夺,完全就是一个土皇帝,完全不把袁崇焕这个辽事一把手放在眼里。年初袁崇焕和毛文龙见面时再次提出在东江镇设置监军的提议时,被毛文龙毫不留情面地再次一口回绝了。
后来袁崇焕又祭出皇帝来,暗示毛文龙今上非同天启皇帝,对毛文龙在东江靡费钱粮而无建树甚是不喜,示意他急流勇退。毛文龙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道:“吾向有此意,但当今大明惟我最知东事,将来东事毕,朝鲜又向来暗弱,吾必为大明袭而取之,方可安心颐养天年。
一个镇守地方的粗鄙武夫竟然狂妄到僭越灭国,真真是万死之罪!
最可气的是,去岁和毛文龙在辽东见面时,袁崇焕出于客套先向毛文龙行了礼,不曾想毛文龙区区一介武夫,不过年长自己几岁,竟然大方地承受了自己的大礼,而不现惶恐状。真真是可忍、孰不可忍。可见其狂妄至极!
袁崇焕越想越多,越想越气,逐渐真的动了杀心。他暗想道,自去年自己被起复任以来,明金双方在辽东前线一直太平无事,建奴因为饥荒和蒙古的事情,也再不来寻衅。导致自己上任以来,一直没有扬名立威的机会,边关这些粗鄙武夫们,恐怕对自己也没有发自肺腑的敬重惧怕,不若这次就拿毛文龙开刀,让这些武夫们见见我袁某人的手段。
但是一个二品文官私下诛杀朝廷的一品大员,可是明朝开国以来都没有的事情,也不会有人敢这么做,倘若自己就这么把他杀了,这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