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奇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有看当地报纸的习惯,出了宾馆在附近买了几份今天的报纸,带着报纸找了一家餐厅。
吃饭的时候,刘光奇看着报纸,卫卓也念念有词的说着y文,吃到什么就问一下这个什么用y文怎么说,两个人都在认真地学习着。
刘光奇在一份经济报纸上看见一篇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仔细的阅读这篇文章。整篇文章都是在写关于光刻机的事,这时候已经有芯片了,但是现在的芯片很大,很多东西都没法安装。
一个人正在为自己制作的芯片尺寸过大,无法装进设备而烦恼。 有一天,他在用显微镜观察芯片上的晶体管时,突发奇想:既然显微镜的原本功能是把东西放大,如果把显微镜倒过来,那么某个很大的东西,肯定就会被缩小。按照这个原理,如果把一个芯片电路图放在显微镜的物镜那一端,肯定会在另一端,呈现出一个大大缩小的版本。
有了这个点子,他就非常兴奋,但他还不满足,他又想到,一家摄影器材公司,发明了一种制造胶卷的材料,叫感光树脂,遇到光之后,树脂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硬,容易去除。那么,如果用一束光先穿过显微镜头上覆盖的芯片电路图,再打到覆盖着感光树脂的半导体材料表面,然后把这块半导体放到特殊的化学液体中洗一洗,那么半导体表面,被光照射过的感光树脂就会变硬脱落,下面的部分就被腐蚀,于是芯片电路图就这样,被精确地“刻”在了半导体表面,如同一个小型迷宫。接下来,再把磷、硼等材料注入这个小型迷宫,那么就会自动在每个节点,自然形成晶体管。。。。
读完这篇文章刘光奇很兴奋,也许现在国家还没有发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所以文章的内容写的很详细,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所以着没没有写发现这个技术的科学家的名字。
刘光奇小心的把这份报纸折好,悄悄的拿到桌下,手一翻把这份报纸收进空间。
吃完饭,卫卓把车交给刘光奇来开,他在副驾驶抽时间看书抓紧时间学习。
他们先去商场,看一下这边卖的商品,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很多电子科技在这边都工厂,他们跟售货人员询问了这边的厂子。比如,电视机厂,洗衣机厂,冰箱厂,空调,烤箱等等这边也都有工厂。
刘光奇和卫卓花了两天的时间把这些工厂都转了一遍,不!是两遍,白天去买一些样品,晚上去找相关技术。把他们累的够呛,但是也收获满满。刘光奇找技术的时候,还发现这些厂家的芯片都是从一家工厂采购的。
他经过多番打听,终于找到了这家芯片厂的地址。第三天,他们先退了房间,白天去芯片厂看了一下,下午他们去买了一些这里的特产,吃了一顿这个地方的特色大餐。直到晚上,街道上的人变少了,他们才把车开到芯片厂附近。
他们潜进了芯片厂,芯片厂的防卫等级要严一些,每一个小时,就会有人巡逻一圈。
两人找到资料室,刘光奇让卫卓在这里拍照,他去其他的房间,先去隔壁,隔壁是一个研发室,把里面的所有信息和资料都拍了照片,才出了研发室。
往往里走了走,他发现了一家无尘室,里面有很多半导体制造设备。切割机,离子注入机以及一些很多他也不认识的机器,刘光奇把每种机器都收进空间两台。
刘光奇担心少那么多机器,会被发现,他赶紧去找卫卓,卫卓还有一些东西没有拍完,刘光奇跟他一起把剩下的拍完,赶紧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