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那高高悬挂于天空之中的太阳宛如一个巨大的火炉,源源不断地散发出炽热的光芒,将大地烘烤得暖洋洋的,让人感到无比舒适惬意。而此时,前接人的孟大刚与罗阳两人,已经带着杜家人,静悄悄地踏入了云南境内。
然而,就在这看似顺利的行程当中,却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波折。当罗阳和孟大刚抵达杜家时,本以为能够顺利完成交接工作,但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杜家人竟然对他们的身份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他们所言属实。面对如此局面,罗阳和孟大刚真是倍感无奈。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要知道,杜家可不是普通人家,杜军长可是国军高级将领,所以杜家自然对于任何可能存在风险的情况都会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担心这会不会是狡猾阴险的日本人所设下的阴谋诡计。
说起这杜家,就不得不提及现任家主杜良辅。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乃是杜军长的大伯,同时也是杜致航的亲爷爷。杜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传承深厚的传统大家族,一直以来都备受当地人们敬仰。想当年,杜军长尚处于幼年时期,由于他的父亲杜良奎一直在长安大学堂担任教职,并且在此期间受到革命党人的影响,逐渐觉醒了革命意识,最终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同盟会的伟大事业之中。正因如此,杜良奎回家探望亲人的次数变得极为稀少,所以在那段时光里,给予杜军长最多关爱、陪伴以及帮助的人,正是他那位和蔼可亲的大伯——杜良辅。
而杜良辅对于自己这个侄子可以说是倾尽心血、寄予厚望。他深知侄子身上潜藏着巨大的潜力与天赋,于是不遗余力地去挖掘和探索。早在杜军长尚未开蒙之时,便展现出对刀枪棍棒等武器的浓厚兴趣,常常在家里捣鼓这些玩意儿。然而,杜良辅对此不仅毫无不满之意,反而饶有兴致地给小侄子讲解各类军事知识,从兵器的构造到战术的运用,深入浅出,让年幼的杜军长听得津津有味。
时间来到 了1916 年,在伯父杜良辅精心的安排之下,杜聿明前往邻村的小学开启了求学之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的积累,杜良辅又不断鼓励侄子报考声名远扬的黄埔军校。正是因为有了这位大伯一路上的支持与激励,再加上经济上的慷慨资助,才成就了今日威名赫赫的杜军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杜军长这个当堂叔的,始终如一、不遗余力地维护着杜致航。
话说回来,最后罗阳无奈之下,只得从头说起,将故事追溯到杜致航担任连长的时候。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那段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岁月,如何一路跟随杜致航征战沙场,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最终从遥远的缅甸撤回国内。好在罗阳乃是一直追随杜致航出生入死的老弟兄,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信任与默契。若是换成旁人来讲述这段经历,恐怕光是要证明自己所言非虚都得大费周章,更别提能让杜家人信服了。不过,即便如此,经过一连串繁琐的证明程序后,杜家人才终于打消疑虑,彻底相信了他们的真实身份。
或许正是因为杜致航的意外出现,引发了一连串如同蝴蝶振翅般的连锁反应。在原有的时空中,此时此刻,他的爷爷早已与世长辞,但这次却截然不同,老人家非但没有离世,其身体状况反倒日益好转,愈发硬朗起来。
当听闻罗阳与孟大刚此次前来的目的之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太爷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开明与果断。他并未像那些传统意义上家主一般因循守旧、迂腐不堪,而是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让全家人迅速收拾行囊,即刻动身前往云南。
在一路行程之中,多亏了罗阳等人的悉心护卫,杜家老少方才得以有惊无险地踏入云南地界。对于他们而言,抵达此地便宛如回到了自家的根据地一般。然而,尽管表面上看似乎已脱离险境,但罗阳内心深处的忧虑却丝毫未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