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原来住的那间房间内 ,他自然早就做了准备 ,毕竟两世为人, 稿子发出去之后 ,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他自然心中清楚。
他最近又去收集了一些书籍, 放在房间的角落里。
编辑踏入屋内,进入李有福的小房间,仿佛进入了一个知识的宝库。
小小的房间里,各类农业书籍堆积了一大堆,层层叠叠地占据了好大一处角落。
它们有的书页已经泛黄,仿佛在诉说着被反复翻阅的历史;有的被密密麻麻的笔记所覆盖,那些笔记如同灵动的小蝌蚪,在书页间穿梭游弋。
编辑随意翻开一本,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蚂蚁行军般整齐排列,详细的图表犹如精密的地图,清晰地记录着李有福对粮种培育的独特思考和反复实验的数据,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都像是他智慧的结晶,闪耀着探索的光芒。
光凭这些书籍 ,可不能够让那编辑相信。
孟编辑 微笑着对李有福问道 :“李有福同学, 你看了这么多培育良种的书 ,你试验,培育良种的地方在哪里呀?”
“孟老师,我用作培育试验良种的试验田在上河村我 老家的乡下院子里面。”
“哦, 那我可以去参观一下吗, 李有福同学?”
“可以, 孟老师 ,我带你去吧!”
接着,孟编辑又跟随李有福的脚步,来到了他在乡下的老家院子。
在院子的角落里,有一小片被精心呵护的试验田,那是李有福的秘密花园。
一小片嫩绿的作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编辑展示着李有福的辛勤付出与执着追求。
它们像是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李有福的科研梦想。
孟编辑看着院子中的一排排棉花植株,现在嫁接的时间很短 ,还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棉花植株是由两株三株四株甚至五株嫁接在一起的。
李有福还向孟编辑介绍了另一排 两种植株的嫁接情况。
“孟编辑,这长得高的就是木棉树的 幼苗,小的就是棉花幼苗。”
“这个就是你想要培育成棉花树的实验吗?”
对,而且孟编辑, 我还在山里面找了好几株成年的木棉树,准备等到春天的时候去用棉花植株给它们嫁接 试验,看看它们能不能生长在一起 ,看看木棉树能不能长出棉花?”
编辑被眼前这一幕深深震撼了,他的心中犹如掀起了一场思想的风暴,久久无法平静。
回去后,他怀着对李有福的敬佩之情,如实撰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那报告中的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的真诚与震撼。
《科学通报》报社在收到孟编辑的报告后,毫不犹豫地发表声明,如同敲响了一记洪亮的晨钟,证实了文章作者就是这位年纪尚幼、未满十四岁的李有福。
一时间,李有福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成为了北平城的希望之星,光芒万丈。
各界人士纷纷如同趋光的飞蛾,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有学校被他的才华所吸引,愿意打破常规,破格录取他,为他提供更广阔的知识殿堂;科研机构也向他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他能踏入那充满神秘与挑战的科研领域,参观学习,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
他们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为这位农业科技的好苗子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助力他在未来那充满未知与希望的科研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成为一颗照亮农科领域的璀璨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