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
那座大殿是无数读书人的心中圣地,在这里可以一日之间闻达天下,转眼间飞黄腾达,更可以有机会一展心中抱负,青史留名。
春闱之后隔不到两月,官家就举行了殿试。
赵宁第一次见到老皇帝。人很慈祥,说话间更多的是关心,还有一些调侃。
是个有趣的老人。
此时皇帝还没有丧子,状态气色都很好。大殿上先说了一些话,听得出来文学功底很高。
老赵家的皇帝那文采真的是个顶个的好,但要说武力值,那也是史上少有的差。
殿试考的相对简单些,赵宁靠着文抄公的水平轻松应对。
次日一早就公布了成绩,赵宁因为发挥得当,且皇帝特别喜欢赵宁的那首诗词,钦点了他的榜眼。
而赵宁知道这事的时候不由轻嗤一声,自己那些文章里最重要的就是那个【四方论】。极度贴近史实不说,且将现下国家军事和政治的薄弱点都暗示出来,给出了切实的方案。
偏偏这皇帝不识货,就喜欢那些风花雪月的东西。
像那礼部尚书就是彻底看懂了的人,不敢选自己为第一名因该是怕以后出了意外被牵连。
不过榜眼就榜眼,自己本来想的就是二等进士出身就可以了,能拿个第二也算意外之喜。
赵宁也体验了一把东华门唱名报喜做“英雄”。
又隔一日再次见到老皇帝,一甲三名及第进士都是有机会和皇帝见面独处的。
与皇帝聊了会天,虽然心里不喜,但知道以后的富贵还得靠人家,所以还得捧着他老人家。
既然知道了皇帝喜欢这些儿女情长的诗词,赵宁自然对症下药。牵着话头,现场又是妙手一抄,两首婉约诗人李清照的词直接奉上。
七步成两诗的本事把皇帝当场镇住,直呼旷世大才。
出了宫门的赵宁心说这次绝对是留下深刻印象了。
……
吃吃喝喝一个月,没事就去盛家拜会老泰山盛紘,说是交流书法文章,但每次老泰山都会让亲闺女陪着。
很快朝廷任命就下来了。
一般来说,赵宁这样的一甲会发放到下面某个州府做通判,也就是二把手。
影视剧一开始的时候,盛明兰的老爹就是这个职位。
可是盛紘是熬了这么多年才做了通判,又熬了许多年才回京升任一个小等级,可见会试时的一个好名次会让人省去很多的基层时间。
但赵宁又有不同,国公的家世再加上皇帝的喜欢让其没有下放到地方,仍旧留在了汴京。
官至中书舍人,正五品,虽然和通判平级,但一个是京官,一个是地方官,其中差别甚大。而且中书舍人时常要面见皇帝,与皇帝沟通诏书内容,是个做得久了必得重用的好职位。
齐父得知儿子任职的官位高兴的不得了,还去宗祠与老祖通禀了一次,带着赵宁跪在地上边说边哭,哭着哭着就笑出声,十足的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