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齐父齐母回到家后没有和齐衡多说,两个人脚都没停几息就各自出门,齐衡想和他们聊聊约定的婚事都来不及。
这两个一个是去自己好友那里问问,自己这儿子考试是怎么回事。
另一个则是直接去了娘家那里,也是问问自己这儿子是什么情况,毕竟那几次拿着齐衡文章问询知名大儒时都反复确认了三甲都难,怎么一下就成了一甲的有力竞争者了?
要知道他们这些勋贵虽然有钱有权,但这个钱权二字还是要另说的。
有钱是真的,这个权实际上是没有的。开国勋贵们大都掌握着兵权,但现在朝廷是一个文官朝廷。
要知道打天下用武人,治天下靠文人。宋朝如今绵延百多年,国家对北方服软,朝廷无仗可打,早就过了武人当权的时代。
现在他们这些勋贵们想办什么事,勋贵之间找不到门路的话,大多还是得去求那些文官。
都想成为有话语权的文官,但偏偏勋贵子弟锦衣玉食,难有苦读成才的,一考试就都成了垫底。这就导致他们只能干看着手里用不着的兵权。
想要抓住行政大权,一点也靠不上。即使培养出来一早看中的秀才,待秀才中了进士做了官,没几年也就羽翼渐丰,与勋贵们渐行渐远。
所以很多勋贵都想培养出自己家里的读书种子,再不是靠着勋贵的名声去找权势。
由此可见赵宁这个会试第三名所代表的是什么,有多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历来和齐国公府交好的英国公府,还有那些侯爵府,伯爵府,都希望勋贵集团里面再出一个能掌权的一品大员。
自家人才好说话啊,勋贵集团的利益在朝堂上有了代言人,以后有什么好事自然都能多分一杯羹。
……
这就让齐父齐母不得不上心,连忙四处走动。
一直到晚上很晚,赵宁才用过人的听力听到这两人回府的声音。
齐父几经周转,直接见到了首改赵宁试卷的两位主考官,下面的阅卷官员碰到优秀的考卷会再递上去给主考,主考进一步评选。
诗赋,经义,论,策这四个方向有四个人做判卷的主判,齐国公就见到了俩,并且当面和他们咨询了一番。
这会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天纵之才,若不是论和策里的很多东西他们摸不准,第一名都当得的。
而齐母更是离谱,齐母的父亲是襄阳侯,听着是侯爵还不如国公,但襄阳侯是当今圣上的最心腹之臣,参政议政话语权非常高,是上一代勋贵在朝堂上代言人。
因为和帝王亲近,由此老皇帝还收了他的女儿,也就是齐母做义女,赐了郡主的名号。
齐母找到父亲说了齐衡的事,这也惊住了老襄阳侯,他又亲自找到了主管科举的一把手-礼部尚书赵大人,确定了那第三名的确就是齐衡的卷子,糊名对正都绝无问题,他们自个也反复确认过了。
而且礼部尚书还对齐母恭贺一番,说是齐家小公爷诗赋传神,还当场将他的诗词背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