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七十三章 回洛大胜威望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三章 回洛大胜威望定(1 / 2)

盛志脚下踉跄,差点踩住魏征的袍子。


魏征答道:“回将军的话,看到了。”


“先生,接到这个消息,我也是十分惋惜!我送元公去兴洛,本出於一片好心,不料他遭了贼,反使他受害。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说到底,是我的过错。先生,我知元公待你一向甚厚,今其遭害,先生料必伤恸。我没别的可做,只有一事,我可为之!我已传令顿丘,令留守在顿丘的部属,接令之后,即起兵马,务要将杀害元公的贼寇抓到,明正典刑!”


魏征无须的白脸上,瞧不出他的想法,唯见其面色哀伤,他默然了片刻,说道:“自大业七年,王薄首乱於长白山以今,海内汹汹,群起而为盗贼者多矣。鄙郡不能例外。尤其这两年,鄙郡贼盗横行,民深受其害。於今,就连元公也遭了贼杀。此固元公之不幸,贼害愈烈,亦鄙郡百万生民之不幸也!前日赵将军言‘恩威并施’,窃以为,甚是也。赈济百姓,此将军之恩;仆敢进言,待郡中定后,请将军便筹划剿贼之务,但能将郡贼尽剿,不亦将军之威乎!”


“好,好!一切都由先生作主!待郡中定后,就劳先生为我谋划尽剿郡贼。”从魏征的脸上,实在是看不出他真实的想法,但魏征的这个回答,让李善道顿时松了一口气。


是自己猜错了?魏征没瞧出元宝藏的真正死因是甚么?还是魏征打算对此装糊涂?


不论是哪一个,有一点已可以明确,“元宝藏遭兵害”这事,魏征默认了!


这就好啊!


李善道稳住心神,将此话题揭过,不再言提,请魏征、盛志进堂。


诸人进到堂中。


分主臣落座。


李善道不再言提元宝藏,魏征也不再提及,他整了下衣袍,将手持的捷报放正在案,端坐好后,从容问道:“将军说有几句话与仆和敬武商议,敢问将军,何事?”


“回洛仓此战,魏公以三万大胜七万,一扫攻偃师、金墉不克的一时失利,不仅我是大大提气,遥想洛口城内、城外的诸军、百营,百万将士,现必亦是欢欣鼓舞,士气大振!有三件事,想听听先生和敬武的意见。”


……


却是近段时日,李善道这边忙着“瞒着李密”,攻略武阳郡,李密那边,却更是忙。寻常的军务、政务不提,在决定了总攻洛阳后,只与洛阳驻兵间的大小战斗,就已打了好几场。


第一场仗,自便是孟让引两千部曲,攻入丰都市,烧掠而还的这一仗。


这一场仗,还只是一次的试探性的进攻,动用的兵力不多。


第二场仗,发生在李善道、刘黑闼决定北取武阳时,这一场仗的规模就大得多了。


裴仁基那时已经降附了李密,李密令孟让与裴仁基两部联兵,共计两万余众,出袭回洛仓。


回洛仓是隋室建造的另一个大粮仓。


置於大业二年十二月,位置在洛阳北七里,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储粮的规模大致是兴洛仓的十分之一。洛阳的人口本来就不少,杨广以洛阳为东都,大力营建,迁诸郡富户填充后,人口更多了,达到了五十余万,这个仓的储粮,主要是备於紧急之时,供洛阳士民食用。


裴仁基部多精卒,合以孟让部,此战动用的兵力又达两万余之多,回洛仓虽有洛阳驻兵防守,不是对手,不过裴仁基、孟让也没能将此仓完全攻下,只是攻破了东仓。


这第二场仗,兴师动众,然只能算是个小胜。


洛阳与“洛口城”之间,隔着偃师县和金镛城,要想大举进攻洛阳,这两个隋室的据点非得先拔掉不可。於是,在裴仁基、孟让此战之后,李密见难以速下洛阳,就转打偃师和金镛。


——兴洛仓又名洛口仓,洛口城,即李密打下兴洛仓后,於前时绕着仓所修的那座城。


这便是第三场仗了。


却出人意料,偃师县城与金镛城的隋军守将抵抗得极其顽强,攻了好几回,硬是没攻下。


这两块硬骨头,现还在那里摆着,在李密部队的重重围困下,依然顽抗着。


从大海寺之战开始,到而下,偃师、金镛屡攻不克,算是李密在军事上遇到的头个挫折。


尤其这个挫折,还是在於今兵强马壮、号称已拥众百万的背景下。


李密可能还则罢了,打仗,哪里有百战百胜的?偶尔碰到个硬骨头,亦不足为奇。难打,慢慢打就是了。可对新投李密的那些义军首领、对翟宽和王儒信等瓦岗本系那些本就不服李密的将领来说,偃师、金镛之不克,却不免地就会损害李密在军中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威望。


当是出於此虑,李密乃打响了第四场大仗。


就是李善道所说的“回洛仓此战”。


这场大仗,是李密亲自指挥。


上次裴仁基、孟让攻破回洛仓的东仓后,没有驻留,放了把火,将东仓烧了,随后就退兵了。


李密这回,亲自率众三万,先是又杀回到了回洛仓,继而大修营堑,以逼洛阳。兴洛仓距洛阳只有七里远,李密修的营垒、挖的壕沟,很快就逼近到了洛阳外围。洛阳群臣的主事人段达,遂遣兵七万出击。结果,一场仗打下来,三万胜七万,隋兵丢盔弃甲,败回城中。


这一场大仗的获胜,可以说适得其时。


不仅是如李善道又所言之,“一扫失利,必士气大振”,最关键的是,通过这又一场的“以少胜多”的大胜,李密扭转了偃师、金镛不克所给他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实了他在军中的根基。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