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了过去,问其中一个男人:“你是哪个村的?”
男人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穿着缝满补丁的粗布衣,他知道问话的是什么人,方才早在林家村村民嘴里了解,只是没想到余采薇会突然和自己说话,显得局促。
“我是下游靠山村的,我叫干勇。”
“靠山村的?距离林家村隔着三个村,就算从溪流小路上来,一来一回将近一个时辰,要是进了酒坊,你吃饭怎么办?”
“余夫人放心,我脚力快,来回小跑的话半个多时辰就够,再说我还可以带吃的来,不回去吃饭也成。”
“一次两次无所谓,天天这样人吃不消,酒坊的活不轻松,工人一定要有足够的作息时间。”
男人面露急色:“余夫人你相信我,我肯定能行的,在找不到活干,我们全家都要饿死了啊。”
“先排队报名吧,两天后过来等结果。”
余采薇没有立刻给出回应,但报名的机会总要给。
她要的是长期稳定工人,而不是一个月两个月,长此以往的天天来回赶路,大大缩短了休息时间,肯定会很累。
两天招工,前前后后来了五六十个外村人,赶上余采薇招工的总量了,加上林家村的,将近三百人。
真是验证了那句话,这年头,啥都缺,就是不缺干活的人。
报名截止后,杨大郎和林长健找到余采薇,想问一问要不要给外村人名额,然后他们才能更好的筛选。
杨大郎说:“娘,这次来的外村人不少,东西两个村紧挨着的还好,来回耽误不了多久,但是很多都是隔着好几个村,时间都耽搁在路上了。”
余采薇考虑两天,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说:“我肯定要优先考虑本村,那就给本村三十个名额,你们筛选的时候挑着贫困家庭来,且要人品好的,不需要看有没有家里妇人在作坊,一切都以急需要活计的人家为主。另外三十个名额给外村,挑些人看起来老实的,平均下来每个村分几个名额你们看着办。”
林长健说:“三十个名额给外村真不少了,我知道大郎娘想多帮一些贫苦人,可他们来来回回的实在不是长久之计。”
余采薇说:“那就给他们分配一些较为轻松点的活,比如最后一道工序包装,或者是酿酒那一块。”
林长健话里有点护本村人:“那不是把好活都给了外人?”
余采薇并没有这种观念,她总要多为家里比较远些的工人考虑,能把一半的名额留给林家村,便已经是格外照拂。
再者酒坊招工只是初步,以后效益好还会招工的。
“来了作坊酒坊,便是自己人,不能用本村外村来划分,给外村人分轻松点的活,是看在他们来回奔波辛苦,就像本村人我优先考虑贫困家庭一样的道理。”
杨大郎赞同道:“娘说的对,不管本村外村,只要来我们家干活就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