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汗青做着战前动员之时,大汉平南将军、司空张温也已赶到了育阳,正在主持战前会议。
县衙大堂里二十余员大将齐聚,个个神情正襟危坐,神情振奋。
公案后,张温把腰杆子挺得笔直,话语铿锵,“南阳黄巾愈演愈烈,陛下深以为患。此次借招抚之名争得二十天时间,齐聚扬、益、交三州四万步骑及万余楼船军来援南阳,旨在一举平定南阳之乱!”
说着,他一望皇甫嵩,“义真,你久驻南阳,最了解南阳贼寇的情况,先给大家仔细讲讲吧!”
“是!”
皇甫嵩应声而起,神情肃然,“南阳黄巾本是张曼成纠集南阳乱民而成,部众十余万……”
皇甫嵩果然讲得很仔细,从张曼成说起,详详细细地说了他率部到南阳之后,南阳局势的一系列变化:张曼成部的扩张,败退,以及李汗青部进入南阳之后的扩张,又如何与宛城黄巾合并为南阳黄巾……对与李汗青部的历次战斗,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宛城之战、西鄂之战、涅阳之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后,他扭头望向了坐在斜对面的王允,“南阳黄巾最近一次作战便是南筮津一战,其战力如何……王刺史更有发言权一些。”
他倒不是有意要揭王允的短,只是,任何一支jūn_duì 的战力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要全面评估南阳黄巾军的战力,自然要事无巨细。
王允连忙起身,冲张温一礼,神色肃然,“当夜,我军追击彭松部至南筮津,彭松船少,渡河困难,只得死守渡口。我军连续两波猛攻,眼见彭松所部已是强弩之末,陈王殿下便亲率所部三千人马出战,意欲一举破敌……”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嘴角罕见地泛起了一丝苦笑,“谁知……就在这时,李汗青亲率一支精骑突然杀到……不到半个时辰,连同陈王殿下的三千人马……皆败!五千多步骑只余得千余!而据陈王殿下所言,李汗青当时只有四五百骑……”
一听这话,众将皆惊,旋即又都有些狐疑。
只可惜,陈王刘宠已经反回陈国募兵去了,并不能证实他们心底的疑惑。
见状,公案后的张温强自一振精神,“南阳黄巾能肆虐至此,其战力自然不容小觑,不过,眼下我军齐聚水陆数万之众,兵强马壮,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而自己威风!”
说着,他一扫堂中众将,“诸君但有良策,请畅所欲言!”
一时间,众将尽皆精神振奋。
是啊,加上皇甫嵩、朱儁、徐璆三军,如今聚集在南阳的兵马已经超过六万,任那南阳贼寇再如何悍勇善战,又何惧之有?
与此同时,涅阳城西湍水河畔,益州军已经扎好了营寨,但见营垒森森,大小十余面旌旗迎风招展,“益州刺史郗”、“巴郡太守赵”、“蜀郡都尉张”……
益州军东出汉中走武关,长途跋涉千余里,历时半月有余,一路劳顿,正在此休整待命。
涅阳头戒备森严,城中百姓形色匆匆,县衙大堂里,窦平一身戎装,气宇轩扬一如往昔,但眉宇间却藏着些许挥之不去的忧色。
当日涅阳整编,他被李汗青调立了亲卫营,以何方余部为基础组建了“平”字营,所部补充了不少新兵,如今要以一营之兵对战万余益州军,他又能有多少把握?
倒是邓曼要显得轻松许多,“窦兄放宽心,你我明白平字营的底细,大帅自然也明白,他定然已经有了计较,想当初我与何兄守雉县时……”
说着,他好似又看到了那时的场景:夕阳下,无数的汉军冲破防线涌上了城头,何方被砍翻在地,城防即将崩溃,就在那时,一声如雷般的咆哮响彻天地,李汗青带兵杀到,单骑开路,所向披靡,直如神兵天降!
可是,不待他说完,窦平便苦笑着打断了他,“邓兄,雉县之事,我已经听你说过不下十遍了……”
邓曼本就是个豪爽的性子,当了“平”字营的营司徒后,很快就跟他称兄道弟起来,平日里就喜欢和他天南海北地胡侃,好似有说不完的话,那热情劲儿让他根本无法拒绝。
他倒也不讨厌豪爽的邓曼,只是,这家伙常常喜欢把同一件事翻来覆去的讲,每每都听得他暗自头疼。
一开始,他总是怀疑李汗青看错了人,要不然,怎么会把这家伙弄来当司徒?司徒要督导军纪、教导将士,就这家伙那大咧咧的性子真能当好司徒?
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这家伙不仅能当司徒,还当得很好,不过十余天,这家伙就跟全营上下打成了一片,说句话比他这个校尉还管用。
被窦平打断了话,邓曼也不着恼,站起身来笑呵呵地拍了拍窦平的肩膀,“放心,涅阳丢不了……”
邓曼话音还未说完,风尘仆仆的何义便冲了进来,在堂中站定,喘了几口粗气,这才冲两人抱拳一礼,“窦校尉、邓司徒,大帅有令:坚守城池,三日内,他必亲自来援!”
闻言,邓曼哈哈一笑,“窦兄,我说啥来着,大帅这不是已经有了计较吗?三天,三天而已,转眼就过去了……”
看他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窦平唯有暗自苦笑:三天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