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渐鸿刚走,
黄河出版社的编辑小乔便打来了电话。
叶寻看了看时间。
下午2点30分。
叶寻暗想:“不是约定的3点么?现在的女生都这么着急的么?”
想了想便接起了电话直接道:“我在69号桌。”
片刻功夫,一个穿着一身职业装的女生便来到了叶寻面前。
叶寻看了看女生的样貌。
她大概30岁左右的年纪。
面容姣好,皮肤白皙的仿佛是喝着纯牛奶长大的的。
该瘦的地方瘦,不该瘦的地方很是圆润。
女孩见了叶寻戴着口罩与墨镜,先是愣了一会,片刻才道:“您是余华先生么?”
叶寻伸手道:“是我,坐吧。”
小乔听着连忙微笑着在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
叶寻对这种小姨十足感的女人并不太感冒,想了想直接道:“我那本《活着》你们打算首印多少册?给我的版税是多少?”
在自己原来的世界,《活着》这本书少说也卖了上千万册了。
至于版税,叶寻隐隐记得,新人作家一般是8%左右。
就是假设一本书定价25元。
版税就是25x8%=2。
就是说每卖出一本书,作者本人可以拿到两块钱。
至于出名的老作者,可能会达到12%-15%。
更有甚者,可能会达到18%以上。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要卖的多,才能拿的多。
叶寻自然不愁《活着》的销量,
如果能把版税提的高一些,
自然是更好了。
虽然叶寻不在乎钱,
可钱多一些,他更不在意。
于是他才问出了这两个关键的问题。
小乔没想到对方如此直接。
慌忙的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道:“我们这边打算首批印刷是100万册,”
叶寻皱了皱眉。
100万册?不算少,也不算多。
小乔见状,连忙解释道:“余先生,100万册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近十年来传统文学首印最多的便是这个数字了。”
“这是在我们主编及底下所有人员沟通之后给到您的最大的诚意了。”
“当然后续如果卖的好,我们必然也会进行加印的。”
叶寻点了点头,也是认可了这个数字。
小乔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生怕自己一句话说错就会把这个活菩萨给气走了。
要知道,黄河出版社乃至全国的出版社都一样。
对于好作品的需求是求贤若渴。
现在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是少之又少。
现如今好不容易出来一部《活着》,
自然得好好供着才行。
小乔拿起文件递给叶寻道:“至于版税方面,我们这边提供了两种方案。”
叶寻拿起文件看了看。
第一种:无论销售多少,版税都统一按12%计算。
第二种:销售不足100万册,按8%计算。
销售超过100万册,按10%计算。
销售超过200万册,按12%计算。
销售超过500万册,按15%计算。
销售超过1000万册,按18%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