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河东郡的军政事宜安顿好后,吴狄便让魏延、徐荣、徐晃三人带兵清剿河东郡内的匪寇。
清剿匪寇的目不多。
一是练兵。
二是还地方安宁。
三是将云州牧吴狄爱民的名声传遍河东郡,提升河东之地百姓对云州的认同感。
因为吴狄要将河东经营为虎视关中,监视控制关东的桥头堡、军事重镇。
吴狄之所以要全力经营此地,主要看中了河东郡这得天独厚的军事地理环境。四面屏障、通达八方,乃兵家必争之地。
河东郡位于黄河的东岸,向西隔黄河与关中交界,向南也隔黄河与河洛交界,河东地区恰好被黄河大拐弯所包围。
周王将晋封于河东,最初的目的是防范来自山西北部的半游牧民族。晋的崛起也是一路北上,以一个整合的三晋成为足以稳定天下的强权。
晋国尚未三分之时,以整个三晋的力量将秦封在河西。
晋国三分初期,魏国强盛。甚至曾打过黄河,威胁秦的腹地。
而秦国崛起的第一步,也是收复河西,夺下河东之地。
至秦汉时,中原形成了真正统一政权,帝国开始进入与北方少数民族互有攻防的时代。
经河东以及三晋中央的大通道,也就是并州,成为了长安去往蒙古高原的两条重要通道之一。
反方向上,匈奴人也会沿着并州这条通道南下,汉军若不能阻敌于雁门,也要阻敌于太原,最低限度也要保证河东地区的安全。
高祖刘邦出击匈奴的线路就是由长安向东,渡过黄河,经河东地区,再继续北上。
所以,无论是关中政权走向中原,还是中原王朝收复关中,亦或是防范北方民族沿并州这条走廊南下,河东都是必经之地,故断不可失。
在东汉末年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把河东郡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敏感的战略位置。
从《三国志》的记载中得知,河东郡本属司隶校尉管辖,当时的司隶校尉钟繇,是曹操的亲信,所以河东郡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
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并州属于袁氏的势力范围。而当时黄河西岸的关西地区,属于马腾、韩遂的势力范围。
在曹操与袁氏争锋的时代,袁曹双方都想得到关西马腾、韩遂的支持。
袁绍一方,要想与马腾、韩遂势力接触,就必须争夺河东郡。所以,并州刺史高干委派郭援为河东太守,带兵进攻河东,试图赶走朝廷任命的河东太守王邑。
钟繇争取到了马腾、韩遂的支持,率兵反击,杀了郭援,击退了袁氏的部队,河东暂时安定下来。
当时的河东太守王邑,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深得河东百姓的爱戴。但他却不是曹操的亲信,心向朝廷,不一定事事都听曹操的。
曹操为了防止并州刺史高干的势力向西与马腾、韩遂,向南与刘表接触,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河东郡的控制。
所以,尽管王邑深得民心,也必须把他调开,另派一位亲信担任河东太守。
曹操要求荀彧推荐一位像西汉萧何、东汉寇恂那样能独当一面的人才,镇守河东。
于是,荀彧就推荐了杜畿。杜畿果然不负众望,到了河东以后,一方面安抚地方大族,将军政大事完全交给豪强,自己万事不理。另一方面又撇开主要豪强,不动声色地结交其他势力。
等到豪强反叛时,杜畿联络jūn_duì ,并召集他人,一举便平定了叛乱。
由此杜畿在河东站稳了脚跟。
叛乱平定以后,杜畿在河东兴学校,劝农桑,轻徭薄赋,为政宽惠。
其任职河东太守期间,为曹操提供的军粮无数。
曹操征马超时的粮草,也全是由河东郡输出。自曹操征战马超而还,河东郡积蓄的粮食还剩余二十多万斛。
不管是从秦魏之间的几次西河之战,汉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极限拉扯,还是汉末的曹袁之争、曹操与马超之战,河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战略要地,怎么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平四年五月初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