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国公府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朱红府门高大而厚重,门上镶着金色的门钉,彰显着国公府的威严。
汤和入城时,国公府便已得到了消息,中门大开。汤显德带着府中一众下人丫环在门口迎候。
汤和带着明己出现在国公府门口时,众人齐声见礼。
“恭迎家主回府。”
“爹,大侄,大侄女,你们怎么回来了?”
汤显德上前疑惑的问道,大明年节朝廷仅休沐三天,因此京官年节少有回乡探亲。
“大孙至孝!咱陪大孙回来看看。去过祖地了吗?”
汤和笑呵呵的说的,此番明己提出回乡让汤和满怀欣慰,看谁都比较顺眼。
“孩儿不敢怠慢,昨日便去祭拜过先祖了。”
汤显德恭敬的回答,汤府以武传家,首重孝义,甚至比诗书传家的文臣世家还要重视一些。他昨日赶回凤阳,第一时间便去了祖地祭拜扫墓。
汤和笑着点头,明己和汤媛向汤显德问好后,一行人便进了公府。
进入府内,庭院宽敞,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回廊曲折,连接着各个房间,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令人赞叹。
明己入府后,和众人打过招呼后,便直奔国公府深处的偏院而去。
来到偏院,门头的牌匾光鲜洁净。明己笑着推门而入,阔别已久的小院,再见如初,不显陈旧。
小院有专人打理,管家老方也曾严令过府中下人,不许破坏小院的物品陈设,算是给明己保留了一片故地。
院中的竹子轮椅格外醒目,现代气息吸引着明己靠近。
明己坐在椅子上,环视四周,一切如旧,恍若昨日。耳畔隐约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明己下意识的闭眼,跟着轻声念了起来……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随着明己的声音散开,小院也热闹了起来,昨日得以重现。
汤和端着米粥悉心照料,汤媛傻乎乎的陪着沐浴日光……
韩清在院中读书,小青在厨房忙碌,虎子和小王同学在说相声………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明己念完最后一段,睁开眼睛,小院恢复平静,昔日种种消散。明己起身看着已经大了一圈的遮阳树轻笑。
“旧时皆如初,只有你长大了啊!”
十年踪迹十年心,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明己没有物是人非的感觉,笑着拍了拍遮阳树后,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房间一尘不染,充满书香气息,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这也是汤和对他的爱护和期望。希望明己以后做个富贵公爷或是文人墨客。无需接他衣钵,沙场弄险。
或许李文忠也是这般想的,他们深知兵事凶险。一边希望后人能发扬门风,一边又不舍后人流血犯险。
父爱伟而私,唯愿后人富贵平安。李景隆才会更通五经而少谋兵事。但门风和爵位不可不传,因此,李景隆的路也是没得选的。
汤承功若在,接过旗帜后,怕是也会沙场效命,可能还不如李景隆,毕竟他非皇亲,老朱不会倚重。
明己在房间打量一圈后,又走了出来。脸上没有故地重逢的喜悦,反倒像是清晨开门透气一般随意。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
明己在院中读起了《中庸》,是汤和曾在他耳边诵读的《中庸》。
小院恬静如初,国公府却是热闹非凡。府中下人往来匆匆,不知道在忙碌什么。
汤和与汤显德在大厅接待凤阳知府和地方官员。
汤和回乡的消息,守城的绿营兵第一时间便汇报了上去。凤阳知府得知消息后不敢怠慢,当即厚礼前来拜见。
汤府如今在大明地位超然,朝堂显贵。抛开皇家说是大明第一家也不为过。
一王一公,汤和是实权军方大佬,明己位尊亲王。连汤继祖也是官拜兵部侍郎,正三品京官,各道布政使都得给他几分薄面。
前厅的热闹打扰不了后院的宁静,汤和自然也不会让知府前往后院,更不会让明己出来待客。婉拒了众人的接风宴后,便将其打发走了。
夕阳落下,夜幕降临,汤继祖顶着夜色归来,汤显德早已准备好了祭拜之物。
第二日清晨,天光乍现,汤府门口便已排起了长龙。
汤和对这次祭祖格外重视,汤府除了妾室全员到齐。
汤和身着金甲,明己也换上了冕服,汤继祖则是大红官袍。余者皆是素衣,男着黑,女身白。
明己走在队伍最前方,汤和也下意识的落后半个身位,避免与王同行。身为长子的汤继祖也只能位居明己之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长的队伍,无一人空手。承林、承程手里也都端着水果糕点,连汤媛也都捧着纸花。
汤继祖一身大红官服格外显眼,明己心中暗道:
【你这怕不是去光宗耀祖,是去亮瞎狗……呸,是去扎眼的吧!】
“爹,你这身应该不行吧?太艳了吧!”
“滚去换了!真是显着你了!丢人现眼!大孙,咱们先走,可别误了时辰。”
汤继祖没来得及解释便被汤和骂的无言以对,心中郁闷不已,不过想到自己儿子和老子的爵位,三品官服是有些丢人了。
明己对着汤继祖歉意的笑了笑,他本就不是在乎形式的人,只是觉得不妥随口一说。
卯时末,辰时初,汤府众人便来到了祖地,开始扫墓,清理杂物。汤显德昨日已经打扫过了,祖地整洁干净。众人还是仔细清理了一遍。
古人对祭祖十分讲究,卯日辰食,六点到八点之间。阳气最重,适宜扫墓。
八点至十点左右,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人心愉悦,适合祭祀。
未时日映,阳光逐渐消退,阴气开始增长,便要结束拜山。申时日入,也就是三点之前必须离开祖地。
众人扫墓结束后,汤和递给了明己三炷清香,示意明己去点头香。
明己接过后便直挺挺的插了下去,汤和连忙出声阻止。
“大孙,不可胡来!上香可不能这般随意!慢慢来,先点一炷香,通禀先祖。”
“啊?三根不行吗?三根不是信号更强吗?不是,三合一不是声音更大嘛!万一先祖睡着了,一根没叫醒咋办?不是白来……”
“大孙不可胡言!先祖勿怪,稚子胡言,有口无心……”
明己还没说完,汤和便打断了明己,冲着墓碑请罪。在明己心里,上香就如同敲门一样,三根声音不是更大嘛!
汤和虔诚的赔完罪后,便开始和明己解释起了头三香的缘由。第一柱香是敬历代先辈,同时表明身份。第二柱香才是主香,第三柱香则是代表家人。
汤和解释完又递给明己一株清香,明己点燃后,礼貌的插好,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