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重生男知青,带着系统下乡改造去> 第463章 好心当成驴肝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3章 好心当成驴肝肺(1 / 2)

改革带来的新鲜感褪去,牢不可破的铁饭碗瞬间被打破。


如今迎来了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下岗潮。


让很多底层工者手足无措,原本的分配工作被打破,照顾职工子弟的政策也一改常态。


沈建设记得,在一部小说——《聋哑时代》中主人公之一李默的1997年夏天。


书中描述的父辈和许多社会主义工人一样,少时进了工厂,捧上了国家的“铁饭碗”,准备按部就班地过完一生。


但却猝不及防的,在那个属于工人的黄金年代,碰上了厂子关停、工人遣散的时局。


一种名为“时代”的力量兜头罩下,他们还来不及想,就走上了自由经济之路。


以往投机的行为,变成了合理合法的行业,延伸出了各行各业,以往他们最看不上的事,不曾想有一天他们迫于生计也赶上了。


例如——卖茶叶蛋、搞批发、摆地摊、走街串巷当货郎。


甚至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停薪留职,人到中年,从新开始找出路,再创业。


从90年初到末,“下岗”一词作为一个正式概念被提出来,工人饭碗不保,铁饭碗被打破的阴云,几乎覆盖了整个90年代,并延续至21世纪初。


光是199 年到2002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精简了上千万的职工,数不胜数。


中央与各地安置下岗工人的举措不断的出台,却还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就业的难题。


一些人离开了原单位后,有人大展宏图,高升远走,有人也有安稳的生活走向疲于奔波,也有人因为被辞退,生活从此潦倒惨淡,拖家带口,郁郁平生不得志。


头一批下岗的工人年龄大多是四五十岁,为新人让路。


到后来随着他们的老去,那段过往似乎快要成为改革的历史“阵痛”。


然而疼痛已成为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底色。


无论走了多远,那些人的影子永远落在厂房的废墟上。


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时代,进工厂,当工人,就有粮吃,有衣穿,逢年过节有补贴,生老病死有人管,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如今,国家与工人之间的终身契约关系,再被引入劳动合同制后,这种关系就在逐渐的削弱。


正式职工还是香饽饽,难度也越发的大。


90年代的中期,又再次出现了“二保一”、“一家两制”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双职工家庭下一个、留一个。


一个进市场,一个保体制,让家庭有一份保障。


普遍的双职工家庭,保工资更高的职位,放弃工资低廉的岗位。


下海经商创业的,普遍也是男子比较多。


沈建设想起这些,内心一片感慨,他虽然没有太大的能耐,但也想尽力的去帮扶那些人,拖家带口的。


没了工作,一大家子人很难生活下去,心里也一直盘算着这件事,接下来的日子沈建设也并不清闲,忙碌的很,。


国内国外倒腾跑,组织下岗的食堂职工进行再就业。


沈建设提前让大哥跟胡同串子里的人说,等沈建设回去的时候,报名的人寥寥无几,没多少个,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