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生产线,其实全部放我们厂子,我们也能吃得下。”
盛长青看着已经被解放牌大卡车从码头上运输来的一个个大木箱,就像是看着自家的小媳妇一样。
要不是场合不对,他能抱着里头的机械设备狠狠亲两口。
这可是沪市第三无线电厂未来转型升级,安家立命的家伙!
“盛厂长,咱们之前可只说好了一条生产线,答应给你两条,那都是谈好了前提条件的。”
“你们厂子现在要钱没钱,等工程师组装好生产线再让工人熟悉流程开始组装出第一台电视机,那也得时间。”
“你还是先想好怎么给工人们发工资吧,就别惦记另外一条生产线了。”
陈阳早就跟盛长青这边谈好了,这两条生产线他可不是白给沪市第三无线电厂的,他要了沪市第三无线电厂未来五年通过这两条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所有电视机的零售权。
根据各项原材料,他们初步计算了一下,每台电视机的器材成本加人工成本在两百到四百块钱左右,包括集成电路板,显像管,显示屏还有外壳,天线,插头,还有其他各种小的配件乱七八糟的。
现在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市面上的零售价格在六百块左右,16英寸的是七百五十块左右,18英寸高达九百块钱。
这还只是市面价格,实际上,电视机基本上在供销社和百货公司都是供不应求,很多人为了一张电视机票都要花很多钱。
陈阳的电视机肯定用不着电视机票,到时候他完全可以把价格抬高一些,反正去供销社找关系弄电视机票也得花钱,他那里直接你拿钱来就可以拿现货,贵一点客户肯定也能接受。
1979年买的起电视机的人不多,可国内这么大的基数在这里摆着呢,再少也绝对不是沪市第三无线电厂和陈阳自己的电视机厂的产量能够满足的了的。
正是这种供不应求的市场关系,才导致了八十年代电器设备都是一票难求,大家需要排队争相购买的场景。
基本上一台电视机的利润可以达到三百到四五百不等。
当然,沪市第三无线电厂不可能以成本价把东西卖给陈阳,他们也要发工资,也要赚钱。
陈阳直接从沪市第三无线电厂这拿货,每台设备按照给厂子里一百块钱利润,至于怎么给钱,这个还有待陈阳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他肯定是不可能一台电视机付给厂子里全部货款的,每台出厂的电视机肯定得拿出一部分钱来抵扣购买生产线的货款的。
不过只要沪市第三无线电厂这边的工人能够尽快熟悉,两条生产线的成本,很快就能收回来。
陈阳这边,反正一台电视机的利润,在他这里可以轻松达到三百到五百元不等。
物以稀为贵,这是家电市场暴利的几年,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尽快增长财富,然后扩大生产规模。
等到了九十年代,本来因为物价上涨,电器是要涨价的,但是因为改革开放了,经济迅猛发展,各种电器厂如雨后春笋一般爆发起来,家电的价格反而下跌了。
到时候就没有这么暴利了,竞争也更加激烈。
不过陈阳已经比他们早进入这个行业十几年,陈阳的电视机品牌效应肯定就起来了,占领的市场份额也绝对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