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明末之兴汉> 第379章 局势变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9章 局势变幻(2 / 2)

明面上人口、物资不再大规模向金州军流动,但是私底下往来金州军的船只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只因为其中的利益实在太大了,大家根本就割舍不了。


特别是与辽南隔海相望的山东、辽西受到了金州军的巨大影响,根本就不能断绝与金州军的联系,完全成了金州军的后勤供应基地。


洪承畴在金州军的帮助下在辽西建了一个巨大的水泥厂,这个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不但满足了辽西明军的需求,还大量卖到了京师附近。


当然,因为金州军在水泥厂里也占了股份,金州军也拿到了大量的成品水泥,用来满足辽南日益增长的建设需要。


随着大量水泥的投入,辽西的各个重要城池都被修葺了一番,防御能力成倍增强。只要物资供应得上,洪承畴有信心打退清军的任何一次进攻。


水泥的工艺并不复杂,满清其实已经掌握了水泥生产的大致工艺,只是相比起金州军和明军对工程建设的大量投入,满清对这方面的兴趣就要弱得多。


满清的jūn_duì 以骑兵为主,死守城池原本就是下下之策。真要到了敌军兵临盛京城下,满清是不会愚蠢到让骑兵上城墙的,还不如撤退保存实力以图再起。


所以满清的战略重点是如何御敌与国门之外,消耗有限的国力修建城墙并不是他们的选择。


京师这边则完全是另外一幅光景,随着水泥的大量流入,各地掀起了建设的风潮。


因为对清军入侵的阴影实在太深了,京师的各个城池对防御的需求直线上升,修建城墙就是最好的保护。而水泥在建城墙上的神奇作用现在已经众所周知,那些地方官府为了修建水泥城墙甚至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政绩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迫切需求,是关系到小命能不能保住的问题。不但官员们格外上心,就是那些地方大族们也是难得的慷慨解囊,实在是当初清军破城的惨状将他们吓着了。


产能只有这么大,但是需求却日益增长,水泥完全是供不应求,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见水泥如此畅销,朝廷肯定是坐不住的,西山水泥厂在辽西水泥厂建成后不久也开始建设了,用的技术都是金州军教给洪承畴的。


西山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来生产水泥,完全可以辐射京畿市场。特别是北京城,不光朝廷要用水泥,那些达官贵人们哪个不想用水泥修修自家的房子和花园。这样巨大的市场,再多的水泥也吃得下。


比起金州军的水泥厂朝廷的水泥厂技术和工艺肯定要差一些,但是架不住朝廷人多啊,效率不行可以堆人嘛,产量一样可以拉起来。


至于污染和工人健康问题,那是什么东西?在朝廷眼里根本就不是事。


水泥让洪承畴很是赚了不少钱,如果说现在离了金州军辽西的水泥厂还能正常生产的话,那辽西明军现在在牲畜与皮货出口,武器进口方面已经与金州军深深捆绑在了一起。离开了金州军辽西明军将重新过回苦日子,这是他们绝对不愿意的。


所以哪怕朝廷已经有了与金州军划清界限的意思,但是辽西明军完全无视了。现在金州军是辽西明军的最大金主,朝廷的话也好使。


山东的情况和辽西明军差不多,而且受到的影响更深。


因为近水楼台的原因,金州军对山东,特别是登州和莱州的影响是非常深的。有非常多的山东商人去辽南经商甚至是定居,举家搬迁到辽南的也不在少数。


特别是当初被迫逃到山东的辽东人,回流辽南的非常多。


这些辽东人其实在山东过得并不好,很受当地人排挤,如果不是实在没地方去,他们也不愿意滞留山东。


现在既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到辽东,而且金州军对他们非常的欢迎,给他们一种家的温暖,这些辽东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回去呢?


特别是金州军在南关战役的胜利,大大加强了人们对金州军的信心,山东那边自发前往辽南的百姓就更多了。


金州军的水师日夜航行在登州至旅顺的航线上,为那些移民船和商船护航,没有任何人敢进行阻拦。


比海上实力,登莱水师在金州军面前完全不够看,非但没有参与封锁,反而积极的参与到和金州军的贸易中来。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对金州军的封锁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州军繁荣的经济还带动了一水相隔的登州和山东,不但为金州军输出了大量的原材料,还大做转手贸易,赚了不少的钱。


金州军甚至在登州与当地官府和世家大族合伙建了水泥工厂,规模庞大,不但供金州军自己使用,还大量外售,是合作共赢的最佳典范。


有这么多的利益纠葛,朝廷想要山东与金州军断绝往来不是开玩笑吗?


朝廷原本想趁着局势好转好好修整一下,恢复一些元气。可惜朝廷的好日子没过太久,已经招降的张献忠在谷城又反了。而且在投降朝廷的这段时间里,张献忠蓄精养锐,再次反出时实力反而更加强大了。


而且张献忠的再反在农民军中引起了连锁反应,罗汝才、马守应部也起兵而响应,并到谷城与张献忠会合。隐伏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重整旗鼓,经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农民起义的烽火,又一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烧起来。


此时朝廷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初招降张献忠的熊文灿派左良玉、罗岱前往剿灭张献忠,被张献忠击败,熊文灿也因此被盛怒的崇祯皇帝逮捕并处死。


而作战失败的左良玉虽然连降三级,但是依然可以戴罪立功,可见朝廷对于统兵大将的约束力已经越来越弱了。


这次张献忠、李自成等人明显汲取了以前的教训,不再与官军正面硬抗,而是四处游走,并且在宣传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开始拉拢百姓,不再一味的少杀抢掠,很是赢得了一些民心。


鉴于中原的农民军愈演愈烈,朝廷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付农民起义军上面,其他地方已经无暇他顾了,自然放松了对金州军的制约。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