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第258章 战火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8章 战火起(1 / 2)

咸雍元年(宋治平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亲临宋辽前线战场,一时间,风雨欲来的声势越发扩大。


对于此次的战前推演以及后勤运输,大宋方面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陆续完成到位。


英宗皇帝在综合国内外局势后,为了更好的保护新政变法,正式宣布全力支持这一场宋辽战争。


预备战争防御的旨意通传天下后,举国振奋,不少年轻人纷纷提出‘保家卫国’的口号,开始了一轮新的报名参军热潮。


作为统辖一应军务的枢密院看着全国各地上报的参军名额,不由得陷入深深沉思。


以往想要征点兵,各地官府和老百姓可谓斗智斗勇,要不就是官府强制拉壮丁,要不就是老百姓耍花招敲断自己的手脚躲避兵役。


毕竟在大宋有着‘兵籍等同贱籍’的说法,一旦参军,往后的名声和社会尊重度,都要下降数个档次。


就连原剧中将门世家的顾偃开,都希望顾廷烨能够迎娶文官家族的女子,摆脱‘兵鲁子’的名号。


可见在大宋,当兵是多么不待见的一件事情,简直是人人避之如蛇蝎。


不过在韩明‘陕西军改’以及‘五路伐夏’之后,这样的境况得到了改写。


首先在社会层面,韩明扭转了jūn_rén 对于国家和百姓的性质。


他们不再是维护统治阶级的一种暴力机器,而是‘保护国民’一种良好有序的机制。


参军报国不是一句梦话,‘保境安民’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


其次在政策的调整下,整个社会阶层都开始重视起jūn_duì 之于国家、之于民众的意义来。


后人根据“太祖誓碑”中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等理由,认为宋朝“重文抑武”的祖宗家法是宋太祖在位时所定下的。


但宋太祖实际上是抑武却也并不太重文的,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让选干练的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贪浊,也抵不上一个武人。”


对于宋太祖来说,任用文士仅仅因为他们可能产生的危害远不及武人来得大,更不会向武人那样危及政权的根本。


这些被有心人认为是宋朝灭亡的根源之一,被拔升到与‘三冗’问题同等的问题。


韩明根据部分的‘太祖遗训’重新‘解释’了一番,让仁宗皇帝与英宗皇帝有了这个‘祖宗之法’做底气,来和满朝文臣抗衡。


最终达成了宋太祖时期的最初定制政策的目的——文武制衡!


最后是一定程度恢复了jūn_rén 的社会待遇和朝廷体系的升迁,不再给予jūn_rén 非正常性的待遇,让他们有了更加多的‘为国征战’的荣誉感。


因此在现在的老百姓眼里,要保护的不止这个国家,还有日渐变好的日子,这才是他们踊跃参军的目的。


文书呈递到英宗皇帝的桌案上,对于他来说只有四个字评价:“民心可用!”


随即开始了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没听错,英宗皇帝借着这个事儿发现了‘民心导向’的力量。


他决定在民生问题上,加深新政改革的力度,力求让大部分百姓得到一口吃的、一身穿的以及一个住的地方。


这样明晃晃的让利以及维护百姓的行为,出乎了整个统治阶级的意料,他们这一刻有些看不懂英宗皇帝的做法。


而这是韩明临行前所提议的一个打算,借助宋辽军事危机,加快推动深化新政改革,构筑新式jūn_duì 体制,提高民生质量等。


现在在英宗皇帝看来,韩某人的战略大局眼光可谓强的离谱。


也就在这种相互促进的氛围中,宋辽之间的冲突越发难以调停。


十二月三十日夜,酝酿许久的宋辽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