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虽说 ** 活动仍然猖獗,但这群人的数量并不是无穷的。
随着新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些 ** 的日子将会越来越不好过。
曾经嚣张一时的敌对势力已经被迫退守孤岛,重返故土的希望极为渺茫。
剩下的只是地下 ** 网络的零星行动,进展缓慢。
凭借新社会高效的组织能力和广大民众的支持, ** 们的威胁实际上是可以被大大限制的。”
与之相对,新中国的武器装备落后于发达国家太多,急需众志成城的努力来缩短这一差距。
“历经百年屈辱,我们每个人都怀有强烈的愿望,想要增强国力,确保未来的敌人再也无法侵犯我国。”
然而,不论怎样,最重要的还是要尊重王卫国的选择。
“叶教授,我个人认为还是留在我的岗位上为佳。”王卫国回应道,“虽然我一直保持对武器设计的兴趣,并不会因此停止相关领域的探索。
有任何新的发现或难题时,我会来找你们交流和研讨。
第三研究所距离东城分局不远,我们有的是机会进行更多的交流。”
叶教授听了这话,虽然有些失望,但看到王卫国有意继续在技术领域贡献力量,便放宽了心思,决定日后要主动寻求与其合作的机会。
毕竟,北京城就这么大小,而第三研究所位于东城区,和东城分局相隔不远,双方的合作交流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最终,总有一天能将他吸引到第三所来,王卫国已经见识过许多行业中的杰出人才。
这样的天才通常有个共同点,就是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极度痴迷,极易沉浸在其中。
王卫国也是如此,他一旦接触更多有关武器机械设计的内容,一定会更倾心于第三所,而不再是东城分局。
因为这样高度专业的知识,东城分局里那帮人无法与王卫国深入探讨,唯有像他们研究所里的学者才能和他志同道合。
白玲听罢王卫国的话,眼中浮现出一丝笑意。
虽然王卫国没有明确说明,但白玲直觉感到,王卫国选择留在东城分局,很大程度上或许是因为她的存在。
随后她又与叶教授交换了一些观点,约定等东面战线的实际反馈传回后再次深入探讨。
谈话结束后,白玲与王卫国离开第三所,准备返回局里。
“卫国,你为何没选择留在第三所?”离开的路上,白玲似乎不经意地问道。
然而内心却对王卫国的答案充满期待,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无论是薪酬还是社会地位,正式的专家教授职位都不会低于你现在的情况。”接着她又说:“而且,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危险辛苦。”
在王卫国看来,他的现任工作根本没有太多危险。
他的武艺已达到大宗师境界,拥有出色的危机感应能力和超凡的枪法,几乎没有特务能够对他构成威胁。
毕竟这里并非战场,没有各类火炮与战机轮番轰炸,无法像战场上那样无处可逃。
顶多也就是一些多人埋伏,这些情况也都能被王卫国提前察觉。
即使是十几人的围攻,持有枪械也无法对他造成实际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