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我和老萧去拜访邓总,邓总不在乌乡。肖立明带我们参观了一遍,在邓总的园区内,果然建起了别墅毛坯房。
肖立明说:“这叫结构房,先预制,然后组合起来就行了,过了年就装修,这样,师父就可以尽快搬回来。”
然后又带我们去小宋城吃饭。席间,我们都避开了龙哥这个敏感的话题。一个人失势,在欢聚的时候,人们就尽量不去提及他。
这似乎是一条很残酷的原则。
吃过中餐,我又跟老萧去西城区。
我问老萧,去西城区哪儿。
他说,去茶馆吧,虽说转手给了别人,但也只有在那儿可以见到过去的朋友和熟人。
“熟人朋友见到你,一定会留你住下来。他们好久没有见到你了。”
“应该会。毕竟我在那里生活了多年。”
我依稀记得道路,在老城区那些旧街拐来拐去,终于开进了原来的茶馆。我把车下,老萧第一个跳了下去。
有人在大坪里晒太阳,还有人坐在一起打牌。
老萧老远地扬起手,朝他们打招呼。
围在一起打牌的人看见了老萧,也扬扬手。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他们继续打牌。
老萧愣了一下,连最讲客气的人,也只是抬看他一眼,问:“回来看看呀。”说完抽出一张牌:“红桃10,要不要?”
老萧站在一旁,本来想看看牌,走开了。领着我往茶馆走。看见庆爷蜷缩着身子,坐在墙角晒太阳。
他大声喊:“庆爷,现在还上台讲《水浒》吗?”
庆爷好像不认识他似的,反问道:“舒服?我一点也不舒服。身体不好。”
进了茶馆大厅,有好几桌人在打牌,老萧碰到了好几个熟人朋友。大家也都是淡淡地跟他打个招呼,仍然玩牌。
老萧有些尴尬,回到了一群熟悉的陌生人中间,那份失落无以言表。眼睛示意我:快走。
我们在城西上了高速。
老萧感叹道:“这些人怎么都变得这样冷漠呢?“
我笑道:“你的想法,原以为大家见了面,不说拥抱,至少站起来握手,或者往你肩膀上一擂,兴奋地说,你回来了?”
“是啊。”
我扑哧一笑:“这叫174原则。”
“不懂。”
“你不是西城区人,你老婆才是这儿的。当然,你娶了你老婆,定居如此,叫1。住了十多年,你们的感情升到7。然后,你把全家接走,你们的感情下降到4。
“你刚来落脚时,你的境遇是1,很差,他们同情你。然后你混得风生水起,住到省城去了,你上升到7。而他们的境遇,当时是4现在仍然是4。
你们这样拉开了距离。人家早已把你划为另一个圈子里的人。”
老萧说:“意思清楚,但不明白你为什么用174来表示。”
我说:“换个比喻,你就清楚了。比如我与苏西坡先生,就可以用:147来表示。我与苏先生相识时是1,代表着关系一般。
以后互相帮助,关系升温达到4。再后,我们保持联系,巩固友谊达到7。”
老萧说:“似是而非,还是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