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现有的农作物,无氧农作物其实是一种产量倒退的研究方向。
农作物在改变基因以后必然会发生变化,原本能亩产1000公斤粮食,经过这种方向的研究,它的产量能减一半!
杂交水稻本就是一种基因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再一次改变基因,必然会影响产量。
系统给的种子,在太空的无氧气环境里种植,亩产量只有300公斤。
并且!口感不会太好,可能连袁始研发出来的超级稻都不如。
但这毕竟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食物保障,哪怕它再不好也要培养出来。
到了太空还要蓝星保障食物供应,那和没走出去有什么区别?
袁始拿出他备好的几个大米品种:“我对照了你的资料,觉得这几个品种用来做无氧农作物的培养基础会比较好。”
“我感觉其中有两个品种可以作为研究重点,一是我现在的农田里中的超级稻,另一个是黄花根优质稻。”
方墨对大米也不是啥也不懂,有系统给的资料和知识,他对现有的农作物品种都有很深的了解。
“选择这两个品种就很不错了,超级稻可以保证最低产量,黄花根可以保证口感。”
“并且!黄花根的产量也还不错,比很多优质稻的产量都要高。”
袁始微笑着点头:“无论在哪,吃饱了总要图一下好吃的,黄花根大米是我研究过的大米品种中各方面都很优秀的。”
“它的抗病能力、稻杆硬度、产量、繁衍能力,都比多数优质稻要优秀很多。”
方墨点了点头,这个点他懂。
大米的繁衍能力非常重要!
都是基因工程的产物,二代三代以后,它们的种子受环境影响,各方面都会削减。
比如!超级稻的三代种子产量要比第一代的低20%左右。
黄花根的三代种子种出来的大米,不仅产量上面会有削减,口感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再一个,蓝星上面的大米受米虫影响,间隔数代以后几乎跟第一代的口感完全不一样。
米虫!
这是一个谁都灭不了的物种。
它们在稻谷即将成熟的时候把虫卵产在稻谷里面,来年夏天发育成熟从稻谷里面爬出来。
农村家庭的谷仓,无论怎么驱虫到了夏天都会有满仓的米虫。
这种小虫子对人体是无害的。
农科院有团队专门研究过米虫,研究结果得出米虫对人类无害。
它的虫卵小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出来,驱除的难度太大成本太高,加上它对人体无害,也就没在这个方面投入了。
繁衍能力越强的种子受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幅度越小。
正常农田种植,黄花根优质稻到第五代都能保证口感不会比第一代差太多。
超级稻就不用提口感了,那是用来应对粮食危机的,大多时候不是给人类吃,而是做成饲料喂给各类家畜。
抗病能力也不需要多说。
动物受环境影响会得病,植物也是一样,大米受水质空气影响也会产生各类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