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林雨晴决定向李晓晨进一步描述她的感觉。在咨询室里,她深吸了一口气,心中虽然忐忑,但也有了一点勇气。
“李老师,我觉得那种恐惧感不仅只存在于梦里。有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会感觉到……就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逼近我,或者说在监视我。”她的眉头紧皱,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焦虑。
“这种感觉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李晓晨追问道。
“一开始只是偶尔,有时是上下楼的时候,会突如其来地让我感到不安。但最近总是干扰着我的思绪,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林雨晴的声音微微沉重,“尤其是在听到有关杨华的消息后,我就变得更加敏感、焦虑。”
李晓晨认真聆听,试图从中梳理出更深层的线索:“在这种情绪影响下,你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标志性的举动吗?比如回避某些事情或减少与人的接触?”
“我开始变得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开始躲避学校的活动。那种恐惧像是个隐形的影子,时时刻刻在我耳边低语着某种无声的警告。”林雨晴的声音逐渐变得微弱,眼中泛起泪光。
在咨询的过程中,李晓晨逐渐感受到,林雨晴的恐惧似乎不仅仅源自于对失踪案件的恐惧,更深入的是对于自我认同的缺失和对未来的无力感。
“你会不会在潜意识里,将黑暗和失踪案件联系在一起?这种连接可能会让你在面对他人时更感无助。”李晓晨试图帮助她找到这种情绪的来源。
“我想是的。”林雨晴终于给出了一点肯定,“我总是担心自己像杨华那样消失,或者说是被其他人抛弃。那种孤独感让我无处可寻。”
随着每一次的倾诉,林雨晴的情绪逐渐变得更加明确,但那些隐晦的记忆却始终若隐若现。为了帮助她更好地理解自己,李晓晨决定结合心理测试与情感表达的方式,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空间来探索她的内心世界。
在后的几个咨询中,李晓晨利用绘画、书写和团体活动等方式,激励林雨晴减少抵触感,勇敢展示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在引导过程中,李晓晨想到了一个贴近现阶段林雨晴内心的主题:寻求内心的“力量”,并找到平衡她对失踪案件的恐惧与自身情绪的纷争。
“雨晴,有没有想过,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和潜能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李晓晨关心地询问。
林雨晴沉思片刻,顿时意识到:“原来我一直想着如何逃避过去,却忘了反思自我。如果我能找到那种力量,能否更加勇敢地面对这些恐惧呢?”
“是的,勇敢地面对与内心重建联系是最重要的。”李晓晨微微一笑,鼓励她继续深入思考,“或许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开始写日记,记下那些让你感到强大的事情,或者说勇敢面对的时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雨晴逐渐开始展现出一些变化。通过与李晓晨的进一步互动,尽管她依旧对失踪案件感到惶恐,但她已经意识到这一切并不能决定她的未来,她开始尝试主动面对心中的阴影。
一边是心理咨询的深入,另一边是对杨华失踪案件的了解加深,林雨晴与父母的关系因此愈加紧密。每当她与李晓晨分享自己对过去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憧憬时,越来越多的细节涌现,始终萦绕着她对黑暗与光明的挣扎。
某天,林雨晴在绘画时不经意间发现了自己藏于心底的另一种情感:“如果我永远生活在害怕中,我的生活将永远是黑暗的。可是我想生活在阳光下,我想追寻更好的自己。”
这一刻,她的画笔在纸上飞舞,逐渐勾勒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那幅画中,有她的勇气、希望和纯粹的梦想,仿佛将她掩藏的力量展现在了明亮的阳光之下。
然而,在她逐步重建的自信与勇气的背后,关于失踪案件的调查依然在进行。随着她的记忆逐渐清晰,她内心潜藏的恐惧将如何被面对,失踪案件又是否会牵引出她更深的回忆与想法,这一切仍待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