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影视编辑器> 第四十二章 不做郭子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 不做郭子仪(1 / 2)

此时得到了洛阳女皇任命的韩休立刻整备大军出征长安,很明显他也是非常的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毕竟有卵子的男人都是想要向天下证明自己的实力。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叫做韩休的武将,然而这个韩休也是大唐历史上难得的一员猛将,只可惜元时空和现在的李隆基都是没有识人之明,任用的都是李林甫和安禄山等人那样的拍马幸进之辈,而自我感觉没有前途的韩休却是果断投奔了洛阳的女皇。


其实武力充沛的大唐历朝都是不缺少猛将的,但是最有名气的还是李靖和薛仁贵等人那一小撮,至于李隆基一朝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力挽狂澜的郭子仪。


而郭子仪可是苏宁最为敬佩的一名唐朝将领,如果李隆基能够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善待自己,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可能就是成为郭子仪这样的猛人,毕竟为这巍巍大唐开创一个真真正正的盛世也是壮举,然而可惜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依旧是元时空的那个志大才疏之辈。


突然说起这个郭子仪,却是不得不多说几句。


郭子仪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为维护唐朝的安定、统一贡献巨大,却能做到受挫不馁、居功不傲、得意不狂。


史书称其“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郭子仪体貌出众,早年参加武举考试,凭优等成绩步入大唐仕途。


起初,他在京城担任大唐长安皇城禁军,后来也就是开始了相当漫长的戍边生涯,先后被提拔为左卫大将军、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和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等官职。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当时,由于大唐朝廷承平日久,从上到下都是养成了一种骄奢yín 逸的风气,地方州县和边关也都是武备弛废的情况,再同吐蕃和回纥等番邦交战的时候,唐军也是连连溃败,尤其是安史之乱的叛军可谓是长驱直入。


紧要关头,正在为母亲守孝的郭子仪被朝廷“夺情”起用,披挂上阵,率领唐军东讨那个安史之乱的主谋安禄山。


郭子仪到任后,先是斩杀叛将周万顷,继而又击败叛将高秀岩,成功收复失地,为进一步东进河北、切断安禄山后方供给线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就在郭子仪一路高歌猛进之时,安禄山却是已攻克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而且还派重兵围住了都城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


于是,郭子仪奉命撤回朔方,准备南下与其他唐军联合进攻洛阳,并推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由其分兵进军河北,牵制叛军后方。


但没过多久,郭子仪就接到李光弼被围的告急书。


他没有犹豫,果断出兵东进与李光弼会师。


合兵一处后,郭子仪在河北连战连捷,打得叛将史思明赤足逃命。


河北中部十余郡为此深受鼓舞,纷纷诛杀叛军而归顺朝廷。


与此同时,颜真卿等人也与郭子仪、李光弼的大军呼应,使得在洛阳的安禄山部与其根据地范阳之间的通道基本被切断,整个战场的局势十分有利于唐军。


此时,积极准备北征范阳的郭子仪与李光弼联合上奏朝廷:“潼关大军,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


然而,求胜心切的唐玄宗误听宰相杨国忠之言,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强令哥舒翰出关收复失地,结果唐军惨败,叛军轻取天险潼关,攻占长安,平叛战局急转直下。


长安陷落后,唐玄宗李隆基携带满朝勋贵逃往益州,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又尊李隆基为太上皇,紧接着又在马嵬坡赐死了那个杨玉环。


而刚刚登基的唐肃宗李亨传令各地将领到灵武勤王。


于是,郭子仪舍弃在山西、河北形成的有利局势,奉诏率步骑五万昼夜兼程赶赴灵武。


到达灵武后,郭子仪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


当时的肃宗身边已经没有一支完整的部队,郭子仪率领军容严整、斗志高昂的朔方军到达灵武后,给朝野上下带来了复兴的希望。


经过休整,肃宗决定发兵南征,然而宰相房琯欲立头功,主动请缨讨伐叛军,郭子仪则率领朔方军留守灵武。


结果,房琯纸上谈兵的错误战略,使肃宗惨淡经营起来的数万jūn_duì 损失殆尽。


与此同时,降将阿史那从礼见到唐军大败后再度反叛,威胁到灵武的安全。


危急时刻,又是郭子仪挺身而出,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反击,才平定叛乱,转危为安。


从此,朔方军成为抗击叛军最重要的力量。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叛军发生内讧。


先是安庆绪弑杀父亲安禄山自立为帝,接着驻扎在范阳的史思明拥兵自重,不听从安庆绪的调遣。


与此同时,李光弼等人在河北牵制、消灭了大批叛军的有生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肃宗认为这是收复两京的绝佳时机,便任命其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兵收复两京。


实际上,李俶仅是名义上的总指挥,统领全军的责任全系于郭子仪一身。


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唐军组织得当、稳扎稳打、大败叛军,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以及河东、河西、河南等失陷各郡。


两京光复后,郭子仪因赫赫战功被加封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又进位中书令。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肃宗调集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的jūn_duì ,组成二十万联军讨伐安庆绪。


然而,联军未设元帅,而是由根本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负责协调,导致各地节度使互不统属、各自为战,战事因此也拖延了许久。


随着史思明降而复叛,发兵救援安庆绪,唐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无奈撤军。


鱼朝恩素来妒忌郭子仪多次建功,便找借口向肃宗进谗言,把失败的责任全推到郭子仪身上,致使他被罢免兵权,回京赋闲。


失去郭子仪的唐军连吃败仗,东都洛阳再度落入叛军之手。


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叛军尚未平定,正当用人之际,不应削去郭子仪的兵权。


肃宗也意识到这一点,准备再次起用他。


然而,鱼朝恩又从中作梗,郭子仪最终还是未能重掌帅印。


叛军占据洛阳不久,京城长安再次面临险境,河东(今山西太原)一带的驻军相继发生内乱,多地节度使被杀,朝廷十分担心他们和叛军结盟。


无奈之下,肃宗不得不再次起用郭子仪前去平定叛乱,晋封其为汾阳郡王。


此时,肃宗病危,在病榻上对郭子仪嘱托道:“河东之事,一以委卿。”


郭子仪赴任后,河东诸镇将帅皆听令朝廷,不敢再作乱。


不久,玄宗、肃宗相继驾崩,代宗即位。


宦官程元振自恃拥立代宗有功,嫉恨郭子仪,不断进谗言、挑拨离间,郭子仪再次被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天,吐蕃二十万大军乘边防空虚之际侵入关中,骚扰京畿地区,整个京师为之震动又无计可施。


危急时刻,代宗急令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镇守咸阳御敌。


由于郭子仪长期赋闲在家,从前的部属都已离散,出征时只有二十多员将领供其调度。


与此同时,吐蕃军绕开咸阳,直指长安。


郭子仪急行军至长安后,代宗已仓皇东逃,长安也被吐蕃攻占并洗劫一空。


郭子仪着手收编被吐蕃军打散的唐军,组建起四千多人的jūn_duì 。


虽然各地支援郭子仪的兵马陆续到达,但仍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


于是,他采用疑兵之计,虚张声势,吐蕃大军果然被迷惑,仓皇逃出长安。


这是他第二次收复京城。


代宗返京后悔恨不已,对他说道:“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