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777章 赤地千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7章 赤地千里(1 / 2)

“疏浚河底泥沙难道不是良策吗?”


刘邦对治河一事并不精通。


故而他觉得王安石此举还算中肯。


所以不禁对任小天的话提出了质疑。


“那怕是有些想当然了。


黄河泛滥千年有余,河底泥沙又岂是人力可以撼动的?


即便我们后世出动挖掘机等大型器械,那也是一个巨量的工程。


何况王安石当时只有原始的工具呢?


且就算王安石能够将原有的泥沙全部清理干净。


那黄河裹挟而来的新泥沙又该作何解?”


刘邦点点头道:“原来如此。”


“所以这次治理河道再次失败。


本来东流的地质基础就很差,加上海拔又比北流高。


王安石强行想要将河道改为东流入海的想法根本就不切实际。


甚至这次都没等他的工程结束,黄河就再次四处决堤。


因为有之前改道的遗患累计,这次黄河决堤的威力更甚以往。


乃至于竟直接夺淮入海,将整个淮河流域化为大片的汪洋。


霎时间房倒屋塌,无数百姓失去生命、流离失所。


良田三十万顷(约三千万亩)全部毁于一旦。


要知道那可是当时大宋十五分之一的农田啊。


就连当时在徐州担任知州的苏轼都差点被洪水淹死。


侥幸逃生后的他行文将王安石痛骂了一顿。


‘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


驱无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


横费之财,犹可力补,而既死之民,不可复生。’


虽然有苏轼和王安石的个人恩怨在里面。


但苏轼所说的也确实是有道理。”


“水患之力竟然恐怖如斯!”


刘宏听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东汉一朝黄河泛滥次数极少。


所以他很难想象到那么‘平平无奇’的一条黄河居然能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恶劣的后果已经造成,宋神宗对此也是束手无策。


他将王安石狠狠怒斥了一番。


然而黄河泛滥之事他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接下来就到了宋哲宗赵煦的第三次改道东流之举。”


赵煦这会才弄明白朱元璋为何之前瞪自己了。


这里边居然还有自己的事呢?


“赵煦登基之后重新重用新党。


加上黄河泛滥愈演愈烈。


改道东流之事再度被提起。


赵煦也是年少轻狂。


一腔热血的他认为前两任皇帝没有办成的事他未必就不能办成。


又或者他认为黄河之患确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于是再次派人前往黄河治理水患。


然而旧河道泥沙淤积,河床甚至比城池还高。


这种情况下仍要将黄河引入其中无异于是作死。


可想而知,这次爆发的洪水更甚前两次。


就连山上供奉的禹王庙都没能得以幸免。


整个黄河下游几乎被大水冲的干干净净。


华北平原几乎千里无鸡鸣,萧条无人烟。


那里原本是大宋重要产粮地。


被这么三番五次折腾下来彻底报废。


宋朝三易回河之举不仅让自己损失惨重。


最后也没能挽回黄河北流从天津入海的结局。”


刘邦微微摇头:“我还是不明白。


请收藏:https://m.biqux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