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冷锋如今的记忆力太过强大,以他过目不忘记的能力,没用多少时间,就已经将这个时候的经义考试内容熟记于心。
这个时代没有孔圣人,但是却有一个文圣人,而且他们提出的教育理念也差不多。不过两人具体经历的事情却不一样,所留下的经典着作也同样有出入。
这个时代的儒家学派,是以文圣人那一脉为代表的。
同样,科举考试的内容,也是文圣人的文化遗产为主。
经义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具有深厚儒家文化素养和经学造诣的人才,以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并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在科举时代,经义成绩往往对考生的仕途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经义试题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考试形式较为僵化、内容相对单一等。
不过这时的经义还是占据了科举考试很重的份量,读书人所谓的苦读圣贤之书,有一大半都是这方面的书籍。
冷锋在这方面并不占什么优势,就是他在前世所看过的那些经义方面的内容,也不好完全照搬到这个时代。
毕竟两个时代的知识传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完全照搬的话,无异于东施效颦。
不过这也难不住冷锋,无法完全照搬,但是可以相互参考印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冷锋虽然在经义方面不占优势,但是他可以借用穿越人士的光环。
大朝试的时间是一天,从早上到傍晚,中间只有半个时辰的进餐和休息的时间。
如果认真起来的话,冷锋只用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答案,但是这种大朝试是不可以提前交卷的。所以每一道试题在开答之前,冷锋还是很认真的思考了很久。
这样让其他人看上去冷锋也不显得那么突兀,毕竟在这种大朝试之中,来自天下各地士子们总有一些显眼包出现。
甚至,比冷锋书写速度更快的人都有。
当然,也同样有在规定的时间到达的时间,没有全部完成答卷的。
而这些人的表现,也同样被负责考试的官员记录在案,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将记录的内容上报。这些士子们在大朝试中的表现,最终也会呈现到主考官那里。
如果有特别有趣的情况出现,也会送到皇帝那里。
当然,皇帝要想关注某一个人的考试状态的话,也会特意让人关注,并且将情况反馈到自己的手边。
皇帝这一次要关注的人就是冷锋,毕竟这位是去年面圣之后,主动辞去了封官的机会,并且信誓旦旦的要在今年的大朝试中获得榜首的人。
而且皇帝关注冷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因为如此,还有其他的更为重要的原因。
在皇帝看来,冷锋无论在大朝试之中获得何等名次,都不会影响到他的计划。毕竟冷锋表现出来的价值,已经不是一个读书人所能够拥有的。
当然,兴帝也不会为了刻意打压冷锋,或者是拉拢他,就在大朝试中针对他或者是故意放水。
如果冷锋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本次大朝试的榜首,那么他正好可以顺理成章的将冷锋留下在朝廷做事。
如果冷锋在大朝试中表现不佳,那么他也同样会借着去年冷锋的誓言给予一定的压力,让冷锋在他的恩威并施之中为朝廷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