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冷锋到了京城之后,文家兄弟依然如此,甚至还把冷锋列为了他们的头号目标。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文家兄弟主动挑衅冷锋,然后却以失败告终,用他们的名声成就了冷锋。
不过可惜的是,在最终的面圣环节,冷锋没能有太过惊艳的表现,没能成为那个最靓的仔。
当时没人明白冷锋为什么会主动请求离开京城,很多人都以为冷锋是太过心高气傲,没能得到魁首之后,受不了这个打击。
这是为了面子,才做出如此种行为。
看来还是有些不成熟!
就算是冷锋主动退出了做为皇帝门生的机会,但是大家也不看好他能够在这次的大朝试之中拔得头筹。
毕竟这次的大朝试和去年不同,这是全天下所有的才子都会参与的盛会。
有些人的名声并不比起冷锋差,甚至还有翰林院的很多才子会参与大朝试。这些人无论是学识,还是在阅历方面,都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所以这次冷锋参加大朝试,就是清照大学士都不认为,冷锋能够在这次大朝试中获得榜首之位。
其实不仅仅是其他人,就是冷锋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冷锋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他可以搬运后世的名着。不过搬运终究只是搬运,他并没有后世那些大文豪的基础,如果深入的探究下去,总会力有不逮。
而且冷锋也不想在这方面取得多大的成就,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前期的困难而已。
现在他来参加大朝试,更不是为了能够在大朝试中拔得头筹,而是要在这京城之中和杨家等一众豪门过过招。
当初诸葛隆中和冷锋一样,全部都是以同样的借口没有留在京城。
不过诸葛隆中的情况特殊,作为诸葛家的传人,大家都知道诸葛家的传统。
诸葛世家一向不掺和各方势力,就是出仕为官也极其少见。
再加上诸葛隆的年岁已经偏大,在当时还能勉强算在合格的范围之内。不过在面圣的时候,他的年龄实际上已经是超过了要求。
就是皇帝,对于诸葛家族也是心存忌惮的。在没有明确弄明白诸葛家族的立场之时,他也不会轻易重用诸葛世家的人。
诸葛世家和文圣世家不同,文家自古以来就是读书人的典范,文家子弟都以出仕为官作为目标。
朝廷之中有很多的文家子弟,而且那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拜过文圣的。
文家子弟能够参加选拔,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诸葛世家蛰伏多年,只要他们的子弟出山,那么就代表着诸葛世家肯定有大的图谋。
这对于皇帝来说,这些都是他不怎么看重诸葛隆中的理由。
就算诸葛隆中有经天纬地之才,在皇帝的心中都不是最佳人选。